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四首寄德基兼呈侍郎公·其二》
《次韵四首寄德基兼呈侍郎公·其二》全文
宋 / 李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

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

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

(0)
注释
蒙尘:形容君主流亡在外,受尘土困扰,比喻遭遇困境。
尚戎衣:仍然穿着军装,表示时刻准备战斗。
南国:泛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伐鼙:敲击战鼓,象征战争。
国士:指国家的杰出人才。
刺怨:讽刺和抱怨,对时局不满的表达。
王官:朝廷官员。
叔向: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智谋著称。
夷吾:春秋时期齐国公子,后成为齐桓公。
去齐:离开齐国,可能指政治避难。
易地:换一个地方,此处指不同国家的情况。
心寸折:内心深受打击,形容极度忧虑。
磻溪:古代河流名,在今陕西,常用来隐居垂钓。
翻译
蒙尘的君主仍然身披战甲,南方的旗帜正挥舞着战鼓声。
才智之士因时局忧虑而多有讽刺和抱怨,朝廷官员迷失方向时也会悲伤哭泣。
似乎听说叔向正在策划如何复兴晋国,同时又传夷吾还未离开齐国。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内心都充满忧虑,我只想在磻溪垂钓度过余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国家时局担忧和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忧伤之情的古诗。诗人在开篇便以“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勾勒出一幅战乱连绵、君王仍需戎装备战的画面,透露出国家动荡不安的情景。

接着,“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无奈。国士们对于时局感到痛心,而朝堂中的官员迷失方向,这种社会现实让人感到悲哀。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中,诗人引述了历史上叔向辅佐晋文公、夷吾辅佐齐桓公的故事,以此表达自己也有匡扶时政的抱负,但却无法实现。

最后,“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则是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每次迁移之地,都让心灵受到撕裂般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只希望能隐居山林,以钓鱼为伴,度过余生。

整首诗通过层层叠加的情感表达和历史借鉴,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个人的不甘平庸与无处施展的悲哀。

作者介绍

李处权
朝代: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猜你喜欢

大道歌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0)

木兰花·其六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0)

有瞩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诸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0)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0)

水边偶题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0)

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