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
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
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
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
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
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国家时局担忧和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忧伤之情的古诗。诗人在开篇便以“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勾勒出一幅战乱连绵、君王仍需戎装备战的画面,透露出国家动荡不安的情景。
接着,“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无奈。国士们对于时局感到痛心,而朝堂中的官员迷失方向,这种社会现实让人感到悲哀。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中,诗人引述了历史上叔向辅佐晋文公、夷吾辅佐齐桓公的故事,以此表达自己也有匡扶时政的抱负,但却无法实现。
最后,“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则是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每次迁移之地,都让心灵受到撕裂般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只希望能隐居山林,以钓鱼为伴,度过余生。
整首诗通过层层叠加的情感表达和历史借鉴,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个人的不甘平庸与无处施展的悲哀。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