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迢遥接楚云,瑶台清露滴黄昏。
当时谁向苍梧望,休信斑斑竹上痕。
吴水迢遥接楚云,瑶台清露滴黄昏。
当时谁向苍梧望,休信斑斑竹上痕。
这首绝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深邃的画面。首句“吴水迢遥接楚云”,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江南水乡与楚地的云雾相连之处,营造出一种广阔而悠远的空间感。接着,“瑶台清露滴黄昏”一句,将视线聚焦于瑶台之上,露珠在黄昏时分轻轻滴落,既渲染了环境的清冷,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
后两句“当时谁向苍梧望,休信斑斑竹上痕”,则通过设问的方式,引人思考。这里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故事,苍梧是传说中舜帝葬身之地,而竹上的斑痕则常被解释为泪痕或思念的象征。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既是对历史传说的反思,也是对情感寄托的一种探讨。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引人深思。
昔见淮水清,今见淮水浑。
问之何因尔,淮吏谓予言。
此淮出桐柏,彼汴来昆崙。
年年相合流,东望沧溟奔。
汴入淮而清,有若淮水尊。
风休一色静,古鉴磨无痕。
今年淮水小,仅能庇龟鼋。
黄河从春来,桃花注龙门。
滔滔朝宗势,巨浪日夕烦。
小清纳大浊,势不得自存。
崩腾一波走,磅礴泥沙喷。
我闻吏之言,冥默窃自论。
君子洁履操,小人为诈谩。
奸豪烁危行,烈火燎于原。
哗言污正论,青蝇止于樊。
中人可移性,鲜克始终惇。
夙夜念淮水,清心大吾源。
杰槛雄檐倚碧空,玲珑窗户湿青红。
因山卜地心机巧,望水如天眼力穷。
千里胜形吟笔内,万家和气饮杯中。
吏民共指双旌语,今日梁公昔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