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见淮水清,今见淮水浑。
问之何因尔,淮吏谓予言。
此淮出桐柏,彼汴来昆崙。
年年相合流,东望沧溟奔。
汴入淮而清,有若淮水尊。
风休一色静,古鉴磨无痕。
今年淮水小,仅能庇龟鼋。
黄河从春来,桃花注龙门。
滔滔朝宗势,巨浪日夕烦。
小清纳大浊,势不得自存。
崩腾一波走,磅礴泥沙喷。
我闻吏之言,冥默窃自论。
君子洁履操,小人为诈谩。
奸豪烁危行,烈火燎于原。
哗言污正论,青蝇止于樊。
中人可移性,鲜克始终惇。
夙夜念淮水,清心大吾源。
昔见淮水清,今见淮水浑。
问之何因尔,淮吏谓予言。
此淮出桐柏,彼汴来昆崙。
年年相合流,东望沧溟奔。
汴入淮而清,有若淮水尊。
风休一色静,古鉴磨无痕。
今年淮水小,仅能庇龟鼋。
黄河从春来,桃花注龙门。
滔滔朝宗势,巨浪日夕烦。
小清纳大浊,势不得自存。
崩腾一波走,磅礴泥沙喷。
我闻吏之言,冥默窃自论。
君子洁履操,小人为诈谩。
奸豪烁危行,烈火燎于原。
哗言污正论,青蝇止于樊。
中人可移性,鲜克始终惇。
夙夜念淮水,清心大吾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失题》,通过对淮水由清变浑的描绘,寓言深刻的社会现象和个人品行的反思。首句以对比起兴,昔日淮水清澈,今则浑浊,引发疑问。接下来通过淮吏的解释,揭示了源头的复杂和交汇的动态,暗指社会流俗与高尚品质的交融。诗人以“小清纳大浊”比喻君子与小人的关系,指出在浊世中,君子洁身自好,小人欺诈虚伪,恶势力如烈火蔓延,流言蜚语污染公正言论。诗人强调中人在环境影响下的易变性,但也警示人们应坚守初心,保持清明之心。整首诗寓言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陈舜俞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和对个人品德的追求。
凉风起空阔,即渐吹寒声。
路远衣裳单,良人久从征。
妾身廑机杼,唯恐衣未成。
短裁便鞍马,密缝忧远行。
夫君昔辞家,王事迫期程。
守边十馀载,杀气犹峥嵘。
君以身徇国,妾亦死誓盟。
志同心不改,庶保身后名。
人家育蚕忧不得,今岁蚕收茧如积。
满家儿女喜欲狂,走送车头趁缫缉。
南州誇冷盆,冷盆缴细何轻匀。
北俗尚热釜,热釜丝圆尽多绪。
即今南北均所长,热釜冷盆俱此軖。
軖头转机须足踏,钱眼添梯丝度滑。
非弦非管声咿?,村北村南响相答。
妇姑此时还对语,准备吾家好机杼。
岂知县吏已催科,不时揭去无馀紽。
迫索仍忧宿负多,车乎车乎将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