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蒋山》
《游蒋山》全文
宋 / 张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綀布作方袍,因闲偶出遨。

秋风城郭净,寒色树林高。

鹿守禅关老,僧修佛殿劳。

再来思久住,人世事如毛。

(0)
注释
綀布:细薄丝绸。
作:制作。
方袍:方形长袍。
因:因为。
闲:空闲。
偶:偶尔。
出遨:外出游荡。
秋风:秋日凉风。
城郭:城市和郊区。
净:洁净。
寒色:寒冷的色彩。
树林:树林。
高:高大。
鹿:鹿。
守:守护。
禅关:禅寺的门户。
老:年老。
僧修:僧侣修建。
佛殿:佛殿。
劳:辛勤。
再来:再次来访。
思:思考。
久住:长久居住。
人世:人间。
事:事情。
如毛:像毛发一样多。
翻译
用细薄丝绸制成方形长袍,我趁着空闲外出游荡。
秋风吹过,城市和郊区分外洁净,树林在寒气中显得更加高大。
年迈的鹿守护着禅寺的门户,僧侣们辛勤地修建佛殿。
再次来访,我思索长久居住于此,世间纷扰如同繁毛般众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游历蒋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綀布作方袍,因闲偶出遨”两句,通过对服饰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接着,“秋风城郭净,寒色树林高”两句,生动地刻画出了秋天的清新与肃穆,以及树木随季节变化而显得高大。

“鹿守禅关老,僧修佛殿劳”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院生活图景。鹿守在禅关旁,显示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境况;而僧人则在努力修建佛殿,这些细节都体现出诗人对宗教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最后,“再来思久住,人世事如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思考。这里“人世事如毛”,则是通过轻薄如毛这一形象,强调了人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轻飘而过,没有永恒。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淡远,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和宗教生活的一种深刻体会。

作者介绍

张弋
朝代:宋

张弋,旧名奕(或作亦),字彦发,一字韩伯,号无隅翁,祖籍河阳(今河南孟县)。不喜为举子学,专意于诗,与戴复古、赵师秀等多有酬唱。曾入许定夫幕,欲命拜官,不受。后死于建业(《贵耳集》卷上)。有《秋江烟草》一卷。事见本集末附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丁煜《秋江烟草跋》。 张弋诗,以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秋江烟草》为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
猜你喜欢

雪中逢闻博士二首·其一

白雪青徐路,同云玉宇宽。

河流平远岸,岳势隐诸峦。

清入冰弦润,光生宝剑寒。

谁怜孤馆夜,独对广文看。

(0)

过泰和得刘广文在潮信息其弟同诸侄携酒夜过

之子官犹冷,潮阳信始回。

豺狼他日斗,鸿雁昨宵来。

画舫凌风泊,青樽傍月开。

故园有松桂,尽是不凡材。

(0)

西署白云楼为云间董原汉

楼上白云满,云间是故乡。

山川辨纡曲,天地睹圆方。

灾异谁能问,从游见不妨。

昔人称大隐,此意一何长。

(0)

四月居岭表得惟重书自都下十一月渡江闻惟重秋中使节入湖南却赴章水

书至犹燕阙,秋来汉水边。

衣冠游楚客,箫鼓下江船。

抵为寻张华,还应忆仲宣。

何当乘逸兴,飞旆日南天。

(0)

酬同年陈子宪卿

陈琳才莫敌,投我郢中吟。

客舍悠然独披玩,能使清风生我襟。

陈君本是南岳奇,连城照乘重当时。

笔间解扫烟云气,海内争看鸾凤姿。

古来楚国多豪彦,风流文藻生光炫。

景差宋玉已寂寞,崔什罗含俱不见。

事往无嗟作者非,祇今又识陈君面。

十载读书云梦浔,一朝献赋金华殿。

天子临轩赐颜色,词场投笔齐嗟羡。

登龙君已擅芳名,附骥予惭接欢宴。

欢宴相过帝苑东,长条短条花蕊红。

彩毫夜赋氍毹月,锦勒朝嘶杨柳风。

与君相逢恨不早,握手相看即倾倒。

题诗正值好春时,论交况复长安道。

绿绮那能吟妙音,青尊且共开怀抱。

许身稷契何慷慨,努力班杨看挥扫。

梁栋须为大厦求,圭璋终作明堂宝。

我本烟波渔钓俦,一出风尘空浪游。

东山高卧敢自许,北阙上书今见收。

结庐梦忆山中桂,采药心悬江上洲。

恋阙思亲情共切,忽诵清词消我愁。

如君高谊古无有,沥胆披心怜独厚。

嗟我虚抛竹箨冠,看君早曳桃花绶。

青霄比翼昔同钦,黄金结交世应丑。

人生会合自有时,按剑当年悲白首。

芳草凄凄春已过,送春更有新诗否。

(0)

春日谒少鹄殿下燕饮复惠花醴侑以诗篇依韵奉谢

贤王有佳趣,词客独相过。

园胜春披画,林芳鸟竞歌。

馀尊沾后渥,名朵赏来多。

不尽清狂兴,其如候骑何。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