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忽已别,兀兀吾何适?
暮投甬东路,不见往来迹。
古寺静修廊,空斋冷虚壁。
独有阶上苔,犹如旧时碧。
故人忽已别,兀兀吾何适?
暮投甬东路,不见往来迹。
古寺静修廊,空斋冷虚壁。
独有阶上苔,犹如旧时碧。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赠别友人汪定海的第二首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故人分别后的孤独和对往昔友情的怀念。"故人忽已别,兀兀吾何适",直接道出友人的突然离去让诗人感到无所适从,内心空落。接着,"暮投甬东路,不见往来迹"描绘了傍晚投宿时的寂寥,路上空无故人踪影,更显离别的凄凉。
诗人走进古寺,身处"静修廊"与"空斋冷虚壁"之中,环境的寂静与内心的孤寂相互映照。最后两句"独有阶上苔,犹如旧时碧"以阶上青苔依旧翠绿,暗示时光虽逝,但旧日情感犹在,给人以一丝慰藉。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描绘环境和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离别后的落寞心境。
蹇西山之孤竹兮,商周二君。
藐三径之孤松兮,晋宋一人。
天地冰霜兮,木落归根。
遗万物而独立兮,吾梅兄其仅存。
夫孤高不易抗兮,故多以落落而遭世之闷闷。
孤洁不易保兮,故多以皎皎而受人之昏昏。
惟涅而不缁兮,梅质之清。磨而不磷兮,梅操之贞。
嗟梅之爱兮,旷世无闻。将梅有心兮,千古谁论。
手摩铭碣吊延陵,落日青山昨梦惊。
狭世路危行却曲,浮生事了去分明。
竹林熠耀飞台榭,石壁钩辀叫冢茔。
珠雁玉龙今在否,漆灯千古照佳城。
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
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