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江上煖,南桥新柳枝。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腊月江上煖,南桥新柳枝。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时节的景象,诗人在江上感受到温暖,目睹南桥新生的柳枝。春风轻拂,一切生机勃发,令人不禁想起旧日的家园。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终日不如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而“出门何所之”则是表现诗人面对未知世界的迷茫和无助。诗人的这些感受,似乎是在探寻生命的意义以及个人的位置。
最后两句,“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显示了诗人在社会交往中的不适应和自嘲。他试图从别人的面容中寻找情绪的寄托,却也只能是自我解嘲,一位弱小的男性在复杂世界里的无力感。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个人力量的渺小。
山栖久不见,林下偶同游。
早晚来香积,何人住沃洲。
寒禽惊后夜,古木带高秋。
却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
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
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
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沈疴。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
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
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
或有终老者,沈贱如泥沙。
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
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
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