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烟迷柳岸,息棹听潮归。
几点渔人火,分侵海寺扉。
月迟鸥路暝,城远角声微。
危坐秋风起,新寒上袷衣。
暮烟迷柳岸,息棹听潮归。
几点渔人火,分侵海寺扉。
月迟鸥路暝,城远角声微。
危坐秋风起,新寒上袷衣。
这首《舟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夜晚江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暮色中江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首句“暮烟迷柳岸”,以“迷”字生动地描绘了傍晚时分,烟雾缭绕,与柳树相映成趣的朦胧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想象的空间。接着,“息棹听潮归”,写出了诗人停船静听潮水的声音,仿佛在倾听大自然的低语,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亲近。
“几点渔人火,分侵海寺扉”,通过渔火与寺庙之门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渔火虽小,却能照亮前方,给予希望与温暖;海寺之门则象征着精神的归宿,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月迟鸥路暝,城远角声微”,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深沉。月亮似乎还未完全升起,鸥鸟的归巢之路显得更加昏暗,远处城市的角声也变得微弱,这一切都增加了夜晚的神秘感和孤独感。
最后,“危坐秋风起,新寒上袷衣”,诗人独自坐在船上,面对秋风的吹拂,感受到初来的寒冷,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波动。危坐的姿态,既是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对自我心境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悟,以及在宁静夜晚中寻求内心平静的过程。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