挞伐原因讨逆?,仰流讵意远人徕。
旧传勃律两王㨿,即见坚昆一面摧。
厚往薄来风早树,东鹣西鲽道方开。
不招不拒敷吾惠,王会何妨达九垓。
挞伐原因讨逆?,仰流讵意远人徕。
旧传勃律两王㨿,即见坚昆一面摧。
厚往薄来风早树,东鹣西鲽道方开。
不招不拒敷吾惠,王会何妨达九垓。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布鲁特称臣内属遣使诣阙诗以纪事》。诗中描绘了对外交事务的处理,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外交智慧与包容精神。
首句“挞伐原因讨逆”,表达了对叛乱或侵犯行为的坚决打击,强调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接着,“仰流讵意远人徕”则展现出一种开放的态度,期待远方的民族前来归附,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多元文化的接纳和融合。
“旧传勃律两王㨿,即见坚昆一面摧”两句,通过历史典故,暗示了通过和平而非武力的方式解决争端,展现了古代中国外交策略的高明之处。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冲突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厚往薄来风早树,东鹣西鲽道方开”则进一步阐述了古代中国的外交理念——以厚礼相待,以谦逊的姿态吸引盟友,同时也为东西方的交流开辟了道路。这种外交政策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示了其在国际交往中的智慧与远见。
最后,“不招不拒敷吾惠,王会何妨达九垓”表达了对各国平等相待、互惠互利的主张,强调了在外交活动中不应有偏见,而应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所有国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和平与繁荣。这不仅是对当时国际关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也是对中国传统外交哲学的深刻体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外交政策的独特见解和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思熟虑,体现了中国古代外交的智慧与文化自信。
江风浩渺,把游客送到,焦山高处。
指点南徐秋色里,但见丛丛烟树。
野鹤闲鸥,孤云淡月,昏晓山中趣。
看浮玉塔,层层光连北固。
遐想昔日焦先,超然物外,抱膝歌梁甫。
高节清风千载度,谁解栖幽守素。
试听山僧,金钟打罢,深悔红尘误。
山资须办,向云中、采芝露。
吾慕鲁仲连,东海著高节。
吾慕黄绮辈,商山标遗烈。
人生贵适志,皎皎非高洁。
出世忌太淡,入世忌太热。
膏明终见煎,草劲还遭折。
所以古圣贤,保身守明哲。
不违性所安,不求世所悦。
亦隘亦不恭,庶以藏吾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