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蟠龙形胜森,独多烟雨入春深。
朝迷树杪山牵练,风过堤头柳拂金。
入望空濛阑客思,悬知霢霂慰农心。
苍天若为遐方恤,甘澍年年遍绿阴。
闻说蟠龙形胜森,独多烟雨入春深。
朝迷树杪山牵练,风过堤头柳拂金。
入望空濛阑客思,悬知霢霂慰农心。
苍天若为遐方恤,甘澍年年遍绿阴。
这首诗描绘了蟠龙烟雨之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入其中,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首句“闻说蟠龙形胜森”,开篇即点出地点,蟠龙之地以其独特的地形而闻名,暗示了此地的壮丽与神秘。接着,“独多烟雨入春深”一句,通过“烟雨”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湿润与朦胧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朝迷树杪山牵练,风过堤头柳拂金”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蟠龙烟雨的独特魅力。早晨,云雾缭绕于树梢之上,山峦仿佛被一条条轻柔的丝带连接,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美。而当微风吹过堤岸,柳枝轻轻摇曳,仿佛金色的波浪在水面荡漾,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入望空濛阑客思,悬知霢霂慰农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深切关怀。在空濛的烟雨中,诗人或许感受到了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预见到这绵绵细雨对于农事的滋润与慰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苍天若为遐方恤,甘澍年年遍绿阴”两句,以苍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这片土地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上天能像照顾远方的游子一样,每年都能带来充足的雨水,让这片土地永远绿意盎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蟠龙烟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
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
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
前心方杳眇,后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
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暮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
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
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
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
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
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
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