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
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
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
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
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
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
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去帆楚天外,望远愁复积。
想见新安江,扁舟一行客。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
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
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
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
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
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山水景象,抒发了对远行者的深切思念。诗人站在楚天之外,望着远方的江水,心中充满了离愁和积郁。新安江上的扁舟载着一位旅客,诗人的思绪随着清澈的江水而去,那江水像是一条无尽的带子,将自己的思念与远方的人紧紧相连。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色混元气深,波连洞庭碧。"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清澈和深邃,以及它与山石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继续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和不舍。"鸣桹去未已,前路行可觌。猿鸟悲啾啾,杉松雨声夕。" 这里的鸣桹即是古代用来测量水深的工具,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途的担忧和不确定性,而猿鸟的啼啾和杉松的雨声则增添了一份寂寞与哀伤。
"送君东赴归宁期,新安江水远相随。见说江中孤屿在,此行应赋谢公诗。" 最后两句是对远行者的美好祝愿和文学上的致敬。诗人希望自己的思念能够随着江水一直陪伴着朋友,而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古代诗人的崇敬之情,似乎在暗示自己也将以诗歌的形式来纪念这次离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