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国家和对立的宫廷生活场景。开篇便指出越国政局初期即已荒废,天气干旱无止境。风与日照加剧了水田的干涸,而尘土飞扬。紧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禁令:官府禁止流水进入农田,却将之壅入王宫之中。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权力中心与民间的矛盾。
在王宫内部,水被用来养鱼鸟,倒映出楼台雉堞的影子,形成了一种奢侈的景象。九曲池塘和十馀里长的回游水道,更是表现了宫廷生活的奢靡与浪费。
随后,诗人转向季节之变,四月时芰荷盛放,越王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夜游乐。他身边的人享受着和煦的风光,以及芙蓉花的香气。他们甚至种植了芙蓉花的种子,只为保持这种美好的感觉。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让越王想到国家之外千里之遥的稻田因缺水而枯萎。这不仅反映了统治者的自私,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严重问题。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对民生漠视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