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鄣蛮云白,行营汉月新。
回中牧马地,句注引弓民。
傍夏不消雪,入关才有春。
天王大一统,冒顿久称臣。
乘鄣蛮云白,行营汉月新。
回中牧马地,句注引弓民。
傍夏不消雪,入关才有春。
天王大一统,冒顿久称臣。
这首明代张元凯的《塞下二首(其二)》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军事气象。首句“乘鄣蛮云白”展现了边疆地区特有的云雾缭绕,云色洁白,与“蛮”字相呼应,暗示了异域风情。次句“行营汉月新”则点出军营中的明亮月光,烘托出边塞夜晚的独特氛围。
“回中牧马地”和“句注引弓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生活场景,回中是古代边防要地,牧马之地可见边军的活动,而句注则可能指代边关附近的山脉,弓民则暗示了当地居民习于射箭的习俗。
“傍夏不消雪,入关才有春”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边塞气候的严寒,即使夏季仍有积雪,而进入关内才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展现了地域之间的气候差异。
最后两句“天王大一统,冒顿久称臣”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自豪以及对边疆稳定局面的欣慰,提及冒顿单于曾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历史,寓意着边疆的安宁与和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融入了军事与民族融合的元素,体现了明朝边塞诗的特色,既有边塞的雄浑景象,又有对国家强盛的赞美。
赠言必有规,无规固无言。
强言苟无补,何异秋虫喧。
君行蜀道难,不厌治轻轩。
母殁未归土,女长未出门。
谁能力为此,劳苦游墙藩。
去无珠履为上宾,进船申浦忆春申。
江田插秧鹁姑雨,丝网得鱼云母鳞。
青天折桂香未灭,紫豉煮莼甘更新。
平时况可乐风月,吴物信美聊前陈。
我于文字无一精,少学五言希李陵。
当时巨公特推许,便将格力追西京。
卞和无足定抱宝,乘骥走行天下老。
玉已累人马不逢,皇皇何之饥欲倒。
还思二十居洛阳,公侯接迹论文章。
文章自此日怪奇,每出一篇争诵之。
其锋虽锐我敢犯,新语能如夏侯湛。
于今穷困人已衰,不见悬金规吕览。
乃遭吾子求琢磋,珠玑获斗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