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桑持野斧,乳湿新磨刃。
繁蘖一去除,肥条更丰润。
鲁叶大如掌,吴蚕食若骏。
始时人谓戕,利倍今乃信。
科桑持野斧,乳湿新磨刃。
繁蘖一去除,肥条更丰润。
鲁叶大如掌,吴蚕食若骏。
始时人谓戕,利倍今乃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其五)科斧》。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农耕生活的场景。"科桑持野斧",形象地展现了农夫手持简陋的斧头,准备在科桑(一种植物)上进行修剪的工作。"乳湿新磨刃"则暗示了工具的锋利,仿佛斧头经过雨水滋润,更加锐利。
接下来,诗人通过"繁蘖一去除,肥条更丰润",描述了农夫去除多余的枝条后,树木显得更加茁壮,暗示了蚕桑业中的修剪对蚕茧生长的重要性。"鲁叶大如掌,吴蚕食若骏"进一步描绘了蚕叶之大和蚕食之快,显示出丰收的预兆。
最后两句"始时人谓戕,利倍今乃信",表达了起初人们对这种修剪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害有所疑虑,但如今亲眼见到其带来的好处,深信其价值。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农耕智慧和蚕桑业的辛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