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台在诸天上,如入如来不二门。
欲把一言参妙处,是心默契己忘言。
妙高台在诸天上,如入如来不二门。
欲把一言参妙处,是心默契己忘言。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陈镒游历妙高台的感悟。"妙高台在诸天上"运用了夸张和象征手法,将妙高台置于云端之上,暗示其超凡脱俗的境地。"如入如来不二门"进一步强调此地仿佛通往佛教中最高的智慧境界,即如来的无上法门,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欲把一言参妙处"表达诗人试图通过言语来领悟妙高台的奥秘,但又意识到语言在此情境下可能显得无力,因为真正的妙处难以用言语完全传达。"是心默契己忘言"则揭示了诗人认识到唯有内心的领悟和契合,才能真正体验到妙高台的真谛,超越了言语的局限。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禅意和精神追求的理解,以及对内心直觉与超越言辞的重视。
峨峨古仙宫,楼殿荫松柏。
昔在贞观年,天皇御区域。
九龙出池中,遗下灵踪迹。
嘉祐辛丑岁,郡侯得召伯。
是时夏六月,云日红翕赩。
殿北古龙堂,窗户久不辟。
俄然灵蛇见,宛转真像侧。
鳞甲锦绣文,灿烂辉五色。
视之颇驯扰,狎之不惊惕。
邯侯率群僚,朋来拥旌戟。
迟留夜未午,风雨满天黑。
迅电瞥四起,狂雷随一击。
须臾风雨收,形影谁能觅。
斯盖龙之灵,变化固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