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过三五,飞出沧海迟。
佳人望清夜,隔树光离离。
不须磔虾蟆,寒魄自有亏。
明月过三五,飞出沧海迟。
佳人望清夜,隔树光离离。
不须磔虾蟆,寒魄自有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四)待月亭》中的第四首,描绘了月夜的景象。"明月过三五,飞出沧海迟",诗人以月亮比喻为缓缓升起的壮丽景象,暗示其从海上升起的过程,给人以广阔而深邃的感觉。"佳人望清夜,隔树光离离",通过佳人的视角,描绘了月光透过树叶的斑驳光影,营造出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不须磔虾蟆,寒魄自有亏",这里的"磔虾蟆"可能是指古代习俗中在中秋夜晚焚烧蛤蟆以驱邪的活动,诗人在此表示无需此类仪式,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寒魄自有亏")本身就是自然规律,富有哲理。整体来看,此诗以月夜为背景,寓含了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的思考。
玄雪冥冥凝不飞,朔雪洒洒晴还落。
水神恣意弄奇怪,宇宙一白阴风恶。
南州客子心飘飖,狂发长歌破寂寥。
醉中浏亮金石声,精神秀发意气骄。
故人睨目嗔我怪,抚掌大笑群儿骇。
我家万卷列中堂,古人颠怪皆曾载。
须臾酒醒那得知,索纸落笔蛟龙飞。
明晓火轮飞出海,来看壁上新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