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人皆怪老夫,奈何此客去难呼。
招温处士为罗否,待穆先生设醴无。
我有青刍堪秣马,君言白发久占乌。
人生蝉冕腰金印,未抵斑衣膝下娱。
咄咄人皆怪老夫,奈何此客去难呼。
招温处士为罗否,待穆先生设醴无。
我有青刍堪秣马,君言白发久占乌。
人生蝉冕腰金印,未抵斑衣膝下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题萧令山则文编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自我安慰和对生活态度的诗。诗中的“咄咄人皆怪老夫,奈何此客去难呼”表现了诗人对于外界对自己年迈孤独状态的不理解与同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接着,“招温处士为罗否,待穆先生设醴无”反映出诗人在生活中寻找知音和安慰,但这种愿望似乎并不容易实现。这里的“处士”指的是隐居之士,而“穆先生”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对话者,期待着与他们共饮美酒(醴)以忘忧。
“我有青刍堪秣马,君言白发久占乌”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自嘲。青刍即青草,堪秣即可食用的粮食,这里喻指简单的生活;而“君言白发久占乌”则是说别人提到自己早已成为老者(头发变白,被乌鸦所占),这里蕴含着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人生蝉冕腰金印,未抵斑衣膝下娱”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蝉冕即蝉虫的外壳,比喻人的身体;腰金印则是古代官员所佩戴的玉印,这里比作人们在世时的荣华富贵。而“未抵斑衣膝下娱”则意味着诗人对于尚未享受到的安逸生活持有一种期待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孤独、老迈以及对知音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天然的人生态度。
今予谢尘网,养真返茅堂。
不复梦周孔,且学老与庄。
放荡礼法外,逍遥无何乡。
白眼看世上,俗夫尽茫茫。
日从方外侣,不冠复不裳。
手持桃竹杖,出郭相扶将。
兴来藉草坐,有酒聊共尝。
平生恶拘检,醉后益猖狂。
杯行失次第,语乱不成章。
且不知有我,况彼俗之常。
有客过我庐,云我太乖方。
处世岂无术,恭卑德之光。
更闻大圣教,傲惰为不祥。
傲惰非我敢,恭卑非我长。
支离逃天刑,庶以乐无疆。
先友何子明,曾此著潜夫。
朝见白云悦,夕与白云俱。
子明不可作,其人孔氏徒。
暇日追前游,风高清兴孤。
飞泉丽绝壁,幽赏入蓬壶。
寄语游樵者,清樽宜此娱。
佛自西方来,人异教亦殊。
千载昌黎意,语默与相孚。
清宵梦绕卿云起,朵朵芙蓉天外开。
疑是应龙腾紫极,还如彩凤出中台。
为霖为雨终须合,非雾非烟莫浪猜。
遥忆汉庭应有瞩,群臣同上望星台。
朝望吕梁山,暮泊吕梁上。
疏凿见神功,辟开由天创。
十月寒雨来,声带秋涛壮。
涛声尽东走,石势皆北向。
参差虎豹蹲,喷薄蛟龙藏。
夷险互倚伏,阴晴倏千状。
恍如浮太空,坐泛星河长。
寂莫旅魂惊,狂澜思欲障。
因怀王子猷,清夜遥相访。
一息览乾坤,千年谈霸王。
雄文陋雕刻,同心叹凋丧。
凭轩忽涕流,大禹功谁尚。
愿学仲尼观,敢事庄生放。
今古倘不殊,幽期在昭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