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第十一罗怙罗尊者》
《绣释迦像并十八罗汉赞.第十一罗怙罗尊者》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赞

闲提数珠,背坐危石。捉锡山童,越树而剧。

象衔藕花,来献法供。六根妙同,鼻能致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闲提数珠,背坐危石。” 开篇即以“闲提数珠”展现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背坐危石”则描绘出修行环境的简朴与险峻,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坚定。

“捉锡山童,越树而剧。” 描述了修行者与山童之间的互动,通过“捉锡”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修行者的随缘自在,也寓意着对物质的淡泊与超脱。越过树木的“剧”,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超越与突破。

“象衔藕花,来献法供。” 这一场景充满了神秘与庄严,大象作为佛教中智慧与力量的象征,衔着盛开的荷花,代表着佛法的纯洁与神圣,前来供奉,寓意着修行者对佛法的虔诚与奉献。

“六根妙同,鼻能致用。” 最后一句总结了整个场景的核心思想,即修行者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妙用,达到心灵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尤其是“鼻能致用”更是巧妙地将嗅觉与修行的内在体验联系起来,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细微感受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刻内涵与美学价值,既体现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又蕴含了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送赵隐士还钱塘

古貌魁梧雪后松,旧家人物宋同宗。

江乡忆送孤舟别,京国何期一笑逢。

白首华嵩凌意气,青天云梦入心胸。

老年赖有湖山胜,目日酣唫两翠峰。

(0)

冬日陪春雨诸公流山原看山

厓石千重险,篮舆一径穿。

黄云迷晓日,绿树锁寒烟。

水陡斜还屈,山深断复连。

是中有真意,何必话绵绵。

(0)

西原

出郭穷西原,行行迷远近。

陟岭如升天,下岭如入井。

绿树道上阴,青山水中影。

我来日已深,未觉成幽隐。

清风洒尘巾,明月照孤枕。

时复采黄花,微吟弄秋景。

(0)

晓行

何处堪投辖,前村有杏花。

山回残月照,路转宿云遮。

小圃惊飞雉,长林噪乱鸦。

春江渔父艇,垂柳野人家。

贵贱嗟时命,荣枯感物华。

担头挑日影,花底散蜂衙。

老树缘芳藓,寒流绕白沙。

朗吟成久立,往事正堪嗟。

(0)

经龙潭故里

青山望不极,古木下斜阳。

野水呼船渡,村醪倩客尝。

亲朋俱旧识,富贵两相忘。

好约诸年少,看花引兴长。

(0)

雪中登楼望湖上和士亨作·其五

刘郎才力近来多,不数扬州水部何。

白雪调高成绝唱,郢人从此愧赓歌。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