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投辖,前村有杏花。
山回残月照,路转宿云遮。
小圃惊飞雉,长林噪乱鸦。
春江渔父艇,垂柳野人家。
贵贱嗟时命,荣枯感物华。
担头挑日影,花底散蜂衙。
老树缘芳藓,寒流绕白沙。
朗吟成久立,往事正堪嗟。
何处堪投辖,前村有杏花。
山回残月照,路转宿云遮。
小圃惊飞雉,长林噪乱鸦。
春江渔父艇,垂柳野人家。
贵贱嗟时命,荣枯感物华。
担头挑日影,花底散蜂衙。
老树缘芳藓,寒流绕白沙。
朗吟成久立,往事正堪嗟。
这首《晓行》描绘了清晨行走在乡村间所见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化,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何处堪投辖,前村有杏花。”以问句引出,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和沿途的美景——前村的杏花,既为旅程增添了色彩,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颔联“山回残月照,路转宿云遮。”通过动态的景物变化,描绘了月光逐渐隐去,云雾开始遮蔽道路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由夜向晨的过渡感。
颈联“小圃惊飞雉,长林噪乱鸦。”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生动画面,雉鸡在小园中惊飞,乌鸦在树林间喧闹,一动一静之间,充满了生命力。
尾联“春江渔父艇,垂柳野人家。”将视线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春江上的渔舟,垂柳下的农舍,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贵贱嗟时命,荣枯感物华。”诗人在此抒发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难以摆脱命运的安排,对自然界的变化也深感唏嘘。
“担头挑日影,花底散蜂衙。”描述了劳作的场景,农夫肩挑日影而行,蜜蜂在花间忙碌,展现了劳动之美与自然之趣。
“老树缘芳藓,寒流绕白沙。”则转向对自然细节的观察,老树上长满了青苔,寒流环绕着白沙,这些细节描绘了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
最后,“朗吟成久立,往事正堪嗟。”诗人长时间站立,朗声吟诵,感叹于过往的岁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哲理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池塘生春草。数尽归鸿人未到。
天涯目断,青鸟尚赊音耗。
晓月频窥白玉堂,暮雨还湿青门道。
巢燕引雏,乳莺空老。庭际香红倦扫。
乾鹊休来枝上噪。前回准拟同他,翻成病了。
欲题红叶凭谁寄,独抱孤桐无心挑。
眉间翠攒,鬓边霜早。
揽辔观风只课程,风云要挹楚乡清。
晨旌几碍观山目,夜柝翻惊梦月情。
观者宁知部使者,平生元是老书生。
沧浪何处无人识,欲往从之一濯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