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牛皮地,如何别有沟。竹?人待渡,鱼沪水分流。
番黍马芝近,沙蜊鹿港浮。
问津秋未老,荻溆碧盈眸。
不信牛皮地,如何别有沟。竹?人待渡,鱼沪水分流。
番黍马芝近,沙蜊鹿港浮。
问津秋未老,荻溆碧盈眸。
这首诗描绘了渡过台湾沟时所见的自然景观与细腻的情感体验。首句“不信牛皮地,如何别有沟”以疑问的口吻,引出对这片土地的惊奇与探索欲,暗示了对未知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质疑。接着,“竹?人待渡,鱼沪水分流”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渡口边竹林静待行人,鱼沪(捕鱼工具)将水流分隔开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番黍马芝近,沙蜊鹿港浮”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描述了附近田野里番薯、马齿苋等作物生长茂盛,沙蜊(一种贝类)在水中漂浮的情景,体现了土地的富饶与生命的活力。最后,“问津秋未老,荻溆碧盈眸”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即使是在渡口等待渡船的时刻,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让人心情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渡台湾沟时的独特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既是对自然美的歌颂,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绿沈画取东篱意。曾傍妆台倚。卷帘人影冷秋心。
今日卷帘人影悄难寻。西风蝶老芳丛损。
扇底香魂远。为谁花下问重阳。
便不看花愁断九回肠。
又长空、万里湿云罗,鸣鸠隔芳林。
正薄寒时节,小楼夜雨,深巷春阴。
才听卖花声过,帘影渐沉沉。
忽忆放翁句,隐几微吟。
料得潇湘江畔,涨半篙绿漪,酿就愁深。
想篷窗淅沥,短棹入荒当。
忆灵均、滋兰纫佩,总芳馨、满抱意难禁。
天涯客,每登临处,时动归心。
春暖玉壶,杯传瑶席,东皇又到吟边。
星聚胜流,题襟都在花前。
高情未染缁尘也,问闲愁、可上吟笺。且留连。
诗鬓酒怀,未减当年。
幽居且卜山村好,便荷衣蕙带,纫佩兰荃。
空谷年年,足音时复跫然。
清言娓娓浑忘倦,喜音徽、犹似前贤。恨难蠲。
烟柳斜阳,目断晴川。
旧院苔侵,珠帘月冷,南朝一梦荒唐。
燕子归来,梁间犹恋斜阳。
楼前脂水空呜咽,更何人、寸断柔肠。
看秦淮、歌舞风流,暗换沧桑。
阉儿逆竖今安在,喜红妆季布,姓字留香。
扇底桃花,当年历尽兴亡。
侯生老去云亭死,祗新词、唤醒欢场。
听花前、檀板金樽,一曲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