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判元始,百川汇鸿濛。
淼淼甲子门,吞吐骊龙宫。
鼓入珠江潮,堑隔陀城东。
纳污本无意,洗日谁言功。
凭高寄遐瞩,爽豁夷心胸。
愿言驾一苇,直探瀛与蓬。
翻然越长思,感尔良冲冲。
昔焉济商舶,百货殷成丰。
今乃集夷丑,群妖煽其凶。
水角天且遥,驱民以从戎。
海若固有灵,海滨馘蜺虹。
再见波不扬,皞皞成周风。
太一判元始,百川汇鸿濛。
淼淼甲子门,吞吐骊龙宫。
鼓入珠江潮,堑隔陀城东。
纳污本无意,洗日谁言功。
凭高寄遐瞩,爽豁夷心胸。
愿言驾一苇,直探瀛与蓬。
翻然越长思,感尔良冲冲。
昔焉济商舶,百货殷成丰。
今乃集夷丑,群妖煽其凶。
水角天且遥,驱民以从戎。
海若固有灵,海滨馘蜺虹。
再见波不扬,皞皞成周风。
这首明代诗人庞嵩的《望海》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沉的海洋景象。开篇“太一判元始,百川汇鸿濛”象征大海的起源和汇聚,犹如天地初开时的洪荒之力。接着,“淼淼甲子门,吞吐骊龙宫”形象地展现了大海的广阔与神秘,仿佛是龙宫的门户,潮起潮落之间显现出威严。
“鼓入珠江潮,堑隔陀城东”描述了珠江潮汐的壮观,以及与远方陀城的地理隔阂。诗人感慨大海的包容性,“纳污本无意,洗日谁言功”,看似无心接纳污秽,实则具有洗涤万物的力量。
“凭高寄遐瞩,爽豁夷心胸”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豪情,开阔了心境。他渴望乘风破浪,“愿言驾一苇,直探瀛与蓬”,表现出对探索未知海洋的向往。
然而,诗中也寓含忧虑,“翻然越长思,感尔良冲冲”,感叹世事变迁,昔日商船繁荣已不在,如今却面临夷狄入侵,百姓受苦。“昔焉济商舶,百货殷成丰”与“今乃集夷丑,群妖煽其凶”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时代的动荡。
最后,“水角天且遥,驱民以从戎”表达对战争的无奈,期待海神能庇佑人民,恢复太平。“再见波不扬,皞皞成周风”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希望海面平静如昔,重现周代的繁荣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大海为载体,寓言深刻,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
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
笔端来已久,座上去何迟。
顾白曾无变,听鸡不复疑。
讵劳才子赏,为入国人诗。
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
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