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这是一首描写赏月之乐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建之手。诗中以精妙的笔触捕捉了明月当空的静谧美景。
“月似圆来色渐凝”一句,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月亮逐渐圆满、光泽的变化,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之感。"玉盆盛水欲侵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将明净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泉水,充盈至极,仿佛要溢出盆沿,增添了一份清新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的“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彻夜赏月,不忍心打扰家人休息,更不愿意点燃灯火破坏这份宁静,以至于直到天亮也不舍得结束这份美好时光。这样的写法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无限喜爱,以及他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描绘赏月的情景,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宁静生活的意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公才受斧斤,鼻端有馀地。
一官游人间,穷达置度外。
著屐登名山,眺览吞眼界。
倒倾蛟龙室,聊为翰墨戏。
搏取华藏海,几间日相对。
石桥亦何有,万峰作阶陛。
平生冠世境,胜践得君辈。
坏壁题新诗,一洗俗眼眦。
我本个中人,久负未归债。
我自负名山,名山岂余弃。
君家庐岳苍崖颠,睡足茗碗浮轻圜。
十年不归空蕙帐,夜鹤哀怨惊晓猿。
朅来湘尾寄城寺,夏簟清凉便昼眠。
扣门剥啄谁过我,上腾火色仍鸢肩。
轩然辩论杂今古,不觉前席心旌悬。
以身徇国爱子布,塞门以土推孙权。
□云诗穷少陵老,饥寒正坐拜杜鹃。
遥知铃斋宾谒□,□□紫砚浮松烟。
作诗寄我对岑寂,为散顽麻双脚挛。
弟兄高才当济世,会看笑揖人主前。
嗟余百念已灰冷,倦易敛翼为虚弦。
粥鱼斋鼓日课办,仰屋卧看三条椽。
管宁木床五十载,好事空传膝处穿。
何如敛目十□□,□树身同金石坚。
周郎南州俊,毛骨特英拔。
结发翰墨场,声光先逸发。
上书论国事,人危泰山压。
居然窜南陬,风埃到须发。
平生拙生事,寒饥坐旷达。
相逢湘水湄,清甚等苕霅。
书近庾西台,诗如王右辖。
解寻磨衲禅,仍领凌波袜。
春露试晴窗,舌颊增脱活。
浇公刚直胸,搜搅医国法。
气当宿玉堂,丝絇八砖踏。
当分买山钱,放□痛一掐。
奎毕夜腾辉,英灵出帝畿。
陶门八翼后,却桂一枝巍。
使斧今持铁,经编旧绝韦。
政将儒雅饰,学造道心微。
士论宜金马,君恩且绣衣。
德醇浑可饮,才俊不容晞。
盛世方连茹,孤生耻食薇。
初从漆雕仕,全拙汉阴机。
荠舌犹馀苦,莼心未得归。
大椿祈不老,乌鹊正求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