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千岁公,昔在阜乡亭。
卖药青海上,徒闻千岁名。
双留赤玉舄,珍重报秦庭。
东指蓬莱顶,风波连紫冥。
河津不可渡,谁识安期生。
人言千岁公,昔在阜乡亭。
卖药青海上,徒闻千岁名。
双留赤玉舄,珍重报秦庭。
东指蓬莱顶,风波连紫冥。
河津不可渡,谁识安期生。
这首诗描绘了关于安期生的传说故事,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诗人郑善夫以第三人称的视角,通过“人言”引出对安期生的描述,展现出一种历史的遥远感和传奇的吸引力。
首句“人言千岁公,昔在阜乡亭”,开篇即以“人言”引入,点出安期生的长寿形象,以及他曾经驻足阜乡亭的历史痕迹,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人物形象。
接着,“卖药青海上,徒闻千岁名”,进一步揭示安期生的身份——一位在青海边卖药的长者,他的名字虽广为人知,但其真实事迹却如同传说一般难以考证。这里运用了“徒闻”一词,强调了人们对安期生的了解仅限于传闻之中,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
“双留赤玉舄,珍重报秦庭”,这一句描绘了安期生赠予他人赤玉舄(古代的一种鞋子)的情景,表示他对对方的珍视与回报。赤玉舄作为珍贵之物,象征着安期生的慷慨与高尚品格,同时也暗示了他与外界的交往中,保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态度。
“东指蓬莱顶,风波连紫冥”,诗人通过“东指蓬莱顶”的动作,将安期生与传说中的仙境蓬莱联系起来,暗示着他可能拥有通向仙境的能力或与仙境有所关联。同时,“风波连紫冥”则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与天际相连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安期生所处世界的神秘与不可测。
最后,“河津不可渡,谁识安期生”,这句话表达了对安期生身份的困惑与不解,暗示了他生活的世界与常人相隔绝,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认识他。这种距离感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安期生真实身份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安期生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又奇幻的世界之中,感受到了历史与传说的魅力。
云辟御筵张,山呼圣寿长。
玉栏丰瑞草,金陛立神羊。
台鼎资庖膳,天星奉酒浆。
蛮夷陪作位,犀象舞成行。
网已祛三面,歌因守四方。
千秋不可极,花发满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