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丘壑欲忘年,忽作风蝉蜕骨仙。
钟阜恰从三昧起,灵岩重要一灯传。
极知扫迹终无策,且与临岐快著鞭。
莫作山林城市想,从来大隐故居廛。
逍遥丘壑欲忘年,忽作风蝉蜕骨仙。
钟阜恰从三昧起,灵岩重要一灯传。
极知扫迹终无策,且与临岐快著鞭。
莫作山林城市想,从来大隐故居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面对世俗生活时的复杂心情。首句“逍遥丘壑欲忘年”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的自由与解脱。接着,“忽作风蝉蜕骨仙”一句,以风中的蝉蜕比喻诗人精神上的升华与超越,暗示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
“钟阜恰从三昧起,灵岩重要一灯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追求的主题。钟阜和灵岩在这里象征着修行之地或精神的归宿,三昧则代表了禅定的境界,一灯则象征着智慧之光的传递,强调了精神成长与传承的重要性。
“极知扫迹终无策,且与临岐快著鞭”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矛盾。他知道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仍然选择勇敢地面对,积极行动,即使是在离别之际,也依然充满力量与决心。
最后,“莫作山林城市想,从来大隐故居廛”则传达出诗人对于“大隐于市”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隐逸并不在于远离尘嚣的山林之中,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对世俗生活的洞察与超脱。这不仅是对传统隐逸观念的反思,也是对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精神追求与世俗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大隐”这一概念的独特见解。
海岳三峰古,春皇二月寒。
绿潭渔子钓,红树美人攀。
弱蔓环沙屿,飞花点石关。
溪山游未厌,琴酌弄晴湾。
早遇圣明朝,雁行登九霄。
文轻傅武仲,酒逼盖宽饶。
舍矢同瞻鹄,当筵共赛枭。
琢磨三益重,唱和五音调。
台柏烟常起,池荷香暗飘。
星文辞北极,旗影度东辽。
直道由来黜,浮名岂敢要。
三湘与百越,雨散又云摇。
远守惭侯籍,徵还荷诏条。
悴容唯舌在,别恨几魂销。
满眼悲陈事,逢人少旧僚。
烟霞为老伴,蒲柳任先凋。
虎绶悬新印,龙舼理去桡。
断肠天北郡,携手洛阳桥。
幢盖今虽贵,弓旌会见招。
其如草玄客,空宇久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