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动荡时期的避难之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无力回天的悲凉。从内容上看,诗人在途中遇见他人询问所往,答以东行相送至京畿(都城附近),流露出逃离战乱的心情。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一句,通过对比自己仍旧持有文人的象征——兰佩,与那些不得不穿上战衣的普通百姓形成对照,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和哀伤。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一段,用景物描写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荒废的村庄、冷清的春意,以及江水中透出的微弱阳光和缭绕的薄雾,都渲染出了一个充满哀愁的画面。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政治无力感。在乱世之中,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只能空手而回,无奈徘徊于战火纷飞的乡野之间,不愿意回到那个已经失去了往日风光的地方。
整首诗以沉郁的情调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力感,是一篇颇具深意的作品。
闲云无所为,乃恋余之襟。
梅与我为三,以友鹤在林。
得句数四吟,迭唱如幽禽。
山秀以夕气,我其山知音。
意静遂止啸,杉梧尽森沉。
葛巾裹萧散,高寄无凡今。
松暝烟萝合,青苍围十寻。
未忍令山寂,劝月成孤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