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全文
唐 / 徐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0)
翻译
忧郁地遇到行人询问去向,他们向东流的江水护送我前往京城。
我自愿像流放者一样佩戴着兰花饰品,未曾想到平民百姓也穿上了战袍。
村庄在春天的寒意中显得荒凉,江面清晰,雨后的雾气微微弥漫。
时局危急,道路艰难,我无才无术,只能空着手徘徊,不愿离去。
注释
戚戚:忧郁的样子。
逢人:遇见行人。
所之:去向。
京畿:京城地区。
逐客:被流放的人。
纫兰佩:佩戴兰花饰品,象征高洁。
平民:普通百姓。
战衣:战时服装。
荒村:荒凉的村庄。
春冷落:春天的萧瑟。
霁色:雨后晴朗的天空。
雾霏微:雾气朦胧。
时危:时局危急。
道丧:道路艰难。
无才术:没有才能和谋略。
空手:两手空空。
徘徊:犹豫不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动荡时期的避难之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无力回天的悲凉。从内容上看,诗人在途中遇见他人询问所往,答以东行相送至京畿(都城附近),流露出逃离战乱的心情。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一句,通过对比自己仍旧持有文人的象征——兰佩,与那些不得不穿上战衣的普通百姓形成对照,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和哀伤。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一段,用景物描写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荒废的村庄、冷清的春意,以及江水中透出的微弱阳光和缭绕的薄雾,都渲染出了一个充满哀愁的画面。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政治无力感。在乱世之中,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只能空手而回,无奈徘徊于战火纷飞的乡野之间,不愿意回到那个已经失去了往日风光的地方。

整首诗以沉郁的情调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力感,是一篇颇具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徐铉

徐铉
朝代:唐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辰:916年—991年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猜你喜欢

和放鹤亭晚坐

闲云无所为,乃恋余之襟。

梅与我为三,以友鹤在林。

得句数四吟,迭唱如幽禽。

山秀以夕气,我其山知音。

意静遂止啸,杉梧尽森沉。

葛巾裹萧散,高寄无凡今。

松暝烟萝合,青苍围十寻。

未忍令山寂,劝月成孤斟。

(0)

度泰山麓四首·其一

名山结志远相从,驱马迢遥访岱宗。

翠辇未窥轩后迹,青天忽落丈人峰。

夕阳海月明三观,欲雨秋阴下五松。

归路定来探汉简,题诗会扫白云封。

(0)

送秋圃先生开府偏沅·其一

五溪明月似刀环,按部遥看陇外山。

铜鼓夜閒金筑寨,桃花春静武陵蛮。

行屯夹水分罗鬼,悬索盘天束楚关。

道过豫章逢父老,百壶应拥马头还。

(0)

种兰七首·其六

却怜花暑暍,买露汲寒溅。

高韵孤云迥,澄怀众月悬。

择林俱卜筑,避蝶欲移廛。

松下芝相侣,飘然意可仙。

(0)

互成对诗·其三

岁时伤道路,亲友念东西。

(0)

句·其二

树荫逢歇马,鱼潭见洗船。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