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放鹤亭晚坐》
《和放鹤亭晚坐》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闲云无所为,乃恋余之襟。

梅与我为三,以友鹤在林。

得句数四吟,迭唱如幽禽。

山秀以夕气,我其山知音。

意静遂止啸,杉梧尽森沉。

葛巾裹萧散,高寄无凡今。

松暝烟萝合,青苍围十寻。

未忍令山寂,劝月成孤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首句“闲云无所为,乃恋余之襟”,以闲云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喜爱。云朵不拘一格,随风飘荡,却偏偏依恋着诗人的衣襟,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画面生动有趣,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接着,“梅与我为三,以友鹤在林”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纽带。诗人将自己、梅花和白鹤视为三友,共同生活在一片林中。梅花象征高洁,白鹤代表纯洁与自由,诗人通过这样的设定,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寄托了自己对高雅品格的追求。

“得句数四吟,迭唱如幽禽”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创作诗歌的情景。他仿佛与自然中的鸟儿一样,通过吟诵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真谛的深刻理解。

“山秀以夕气,我其山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深厚情感。夕阳下的山峦更加秀丽,诗人认为自己是山的知音,意味着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已经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

“意静遂止啸,杉梧尽森沉”描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思绪得以沉淀,不再有喧嚣与纷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深邃。

“葛巾裹萧散,高寄无凡今”一句,通过描写诗人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然脱俗。葛巾象征着简朴与自然,高寄则表明了他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最后,“松暝烟萝合,青苍围十寻。未忍令山寂,劝月成孤斟”描绘了夜晚山林的景象,松树与烟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青苍色的世界。诗人不忍让山林显得过于寂静,于是邀请月亮一同饮酒,营造出一种既孤独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艮岳百咏.麓云亭

山下深林起白云,白云飞处断红尘。

伴行直到高峰上,舒卷纵横不碍人。

(0)

和叔毅见寄二首·其一

风尘蹭蹬悲游子,鸡黍招邀愧老农。

盗取青毡无旧物,书凭黄耳有先容。

乞怜不辨齐门扫,投老宁堪楚市舂。

回首故山劳梦想,楼高百尺卧元龙。

(0)

邵令人余氏挽词二首·其二

金母燕西瑶,朱幩翟茀朝。

遗衣尚荆布,故物有箪瓢。

鼎立栖三凤,蝉联数七貂。

生涯祗如此,崛郁正昂霄。

(0)

平江太守侍郎王公挽词三首·其二

东吏重足立,无家寄一锥。

道旁乌攫肉,舍下犬生氂。

望绝重临日,哀吟去后思。

吴儿奉尝我,歌此送迎诗。

(0)

致政运使直阁朱公挽词三首·其三

老脱尚方舄,门悬刺史车。

真成弃竹马,直欲换金鱼。

岁事千头橘,生涯万卷书。

流芳知未艾,兰玉满阶除。

(0)

东坡先生与蒋魏公游最善宣卿侍郎蓄东坡诗文自公始也心慕手追遂入于室某尝赋景坡堂诗宣卿谓余知音者遂标藏之椟中比守吴门治有状玺书褒进待制敷文阁某驰小舟往贺宣卿出诗三章见属句法华妙为一时绝唱有云正索解人那复得其谁知我固无从此真东坡语也辄次韵书于卷末·其一

家声籍籍冠中州,健笔纵横贯九流。

三世祖孙吴郡牧,两朝人物山亭侯。

颙卬自快披云睹,衰陋空遗倚玉羞。

便恐追锋天上去,不辞投辖为公留。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