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无所为,乃恋余之襟。
梅与我为三,以友鹤在林。
得句数四吟,迭唱如幽禽。
山秀以夕气,我其山知音。
意静遂止啸,杉梧尽森沉。
葛巾裹萧散,高寄无凡今。
松暝烟萝合,青苍围十寻。
未忍令山寂,劝月成孤斟。
闲云无所为,乃恋余之襟。
梅与我为三,以友鹤在林。
得句数四吟,迭唱如幽禽。
山秀以夕气,我其山知音。
意静遂止啸,杉梧尽森沉。
葛巾裹萧散,高寄无凡今。
松暝烟萝合,青苍围十寻。
未忍令山寂,劝月成孤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首句“闲云无所为,乃恋余之襟”,以闲云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喜爱。云朵不拘一格,随风飘荡,却偏偏依恋着诗人的衣襟,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画面生动有趣,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接着,“梅与我为三,以友鹤在林”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纽带。诗人将自己、梅花和白鹤视为三友,共同生活在一片林中。梅花象征高洁,白鹤代表纯洁与自由,诗人通过这样的设定,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寄托了自己对高雅品格的追求。
“得句数四吟,迭唱如幽禽”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创作诗歌的情景。他仿佛与自然中的鸟儿一样,通过吟诵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真谛的深刻理解。
“山秀以夕气,我其山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深厚情感。夕阳下的山峦更加秀丽,诗人认为自己是山的知音,意味着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已经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
“意静遂止啸,杉梧尽森沉”描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思绪得以沉淀,不再有喧嚣与纷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深邃。
“葛巾裹萧散,高寄无凡今”一句,通过描写诗人的外在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然脱俗。葛巾象征着简朴与自然,高寄则表明了他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最后,“松暝烟萝合,青苍围十寻。未忍令山寂,劝月成孤斟”描绘了夜晚山林的景象,松树与烟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青苍色的世界。诗人不忍让山林显得过于寂静,于是邀请月亮一同饮酒,营造出一种既孤独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家声籍籍冠中州,健笔纵横贯九流。
三世祖孙吴郡牧,两朝人物山亭侯。
颙卬自快披云睹,衰陋空遗倚玉羞。
便恐追锋天上去,不辞投辖为公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