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善马射者,弓力欲其弱。
善于马射者,弓劲乃气作。
臂痛步射艰,马射犹自若。
可与知者言,不知如蜡嚼。
木兰九月回,数月久閒却。
春风小试蒐,豪情殊踊跃。
狡兔连中双,是盖夙所学。
以今屈支观,一亦艰射著。
隔宿手已䏺,臂疚增于昨。
习逸所致然,言之面先怍。
昭烈髀肉生,其叹有雄略。
枚叔讥肥脓,命曰腐肠药。
杂言鲜错综,藉用自斟酌。
弗善马射者,弓力欲其弱。
善于马射者,弓劲乃气作。
臂痛步射艰,马射犹自若。
可与知者言,不知如蜡嚼。
木兰九月回,数月久閒却。
春风小试蒐,豪情殊踊跃。
狡兔连中双,是盖夙所学。
以今屈支观,一亦艰射著。
隔宿手已䏺,臂疚增于昨。
习逸所致然,言之面先怍。
昭烈髀肉生,其叹有雄略。
枚叔讥肥脓,命曰腐肠药。
杂言鲜错综,藉用自斟酌。
这首诗探讨了箭术与马术的关系,以及个人技艺与身体状态之间的相互影响。诗中通过对比“善马射者”与“弗善马射者”的弓力与射箭技巧,揭示了技艺与力量、状态之间的微妙平衡。
前半部分提到,“弗善马射者,弓力欲其弱”,指出不擅长马射的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较弱的弓力,而“善于马射者,弓劲乃气作”,则强调真正擅长马射的人能够驾驭更强的弓力,并且在射箭时气定神闲。接着,诗人通过“臂痛步射艰,马射犹自若”这一对比,进一步阐述了马射与步射的不同要求和挑战,暗示了马射者需要具备更高的身体协调性和心理稳定性。
后半部分转而讨论了技艺与身体状态的关系。“可与知者言,不知如蜡嚼”,意味着只有理解箭术精髓的人才能深入交流,而对于外行来说,这如同咀嚼蜡一样难以理解。诗人通过“木兰九月回,数月久閒却”描述了长时间的休息后,再次投入训练时的感受,强调了技艺的恢复与保持需要时间与耐心。
“春风小试蒐,豪情殊踊跃”描绘了春季初试箭术时的豪迈心情,而“狡兔连中双,是盖夙所学”则展示了通过长期练习积累的经验与技巧。接下来的“以今屈支观,一亦艰射著”表明即使在当前的状态下,射箭也并非易事,体现了技艺的精进之路永无止境。
“隔宿手已䏺,臂疚增于昨”描述了连续训练后手臂的酸痛感加剧,进一步说明了技艺提升与身体疲劳之间的关系。最后,“习逸所致然,言之面先怍”表达了对过度训练导致的身体不适的反思,以及对适度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昭烈髀肉生,其叹有雄略”引用三国时期刘备的故事,通过“髀肉生”这一细节,象征刘备在军旅生涯中身体的变化,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军事领袖的雄心与智慧。而“枚叔讥肥脓,命曰腐肠药”则是对西汉文学家枚乘讽刺肥胖的观点的引用,暗含了对过度放纵可能导致身体衰败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探讨了箭术与马术的技艺层面,还深入探讨了技艺与身体状态、身心平衡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成长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却从江汉望匡庐,湓口风波日愈疏。
满瓮尚留桑落酒,登盘今有武昌鱼。
斜阳柳色明埼岸,纤月波光湿太虚。
鹦鹉洲前吊豪士,重将词赋为君书。
御史连章乞此行,制书优遣副专城。
京都岂乏翱翔处,忠义先期去就明。
祖帐杯槃留晚色,关山草木动秋声。
西州莫作经年计,早晚君王召贾生。
汉节西南出,征鞍万里赊。
清朝早扬历,远使更光华。
山壮蚕丛国,云深杜宇家。
暂宣宽大诏,恩信及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