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渔阳百战场,频年冤鬼哭殊方。
阴风短日云连地,沙碛寒宵月照霜。
克敌可凭天幸数,安边惟藉庙谟长。
杞忧藜藿怀三饵,肉食公侯亨万羊。
上郡渔阳百战场,频年冤鬼哭殊方。
阴风短日云连地,沙碛寒宵月照霜。
克敌可凭天幸数,安边惟藉庙谟长。
杞忧藜藿怀三饵,肉食公侯亨万羊。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凉,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首联“上郡渔阳百战场,频年冤鬼哭殊方。”开篇即点出战争的频繁与惨烈,冤魂在异乡哭泣,营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接着,“阴风短日云连地,沙碛寒宵月照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荒凉与冷酷,阴风、短日、连地的云、沙碛、寒宵、月照霜,构成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颈联“克敌可凭天幸数,安边惟藉庙谟长。”转而探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对长久和平的向往。通过“天幸”与“庙谟”的对比,既肯定了偶然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又强调了策略与谋略在维护边疆安宁中的重要性。
尾联“杞忧藜藿怀三饵,肉食公侯亨万羊。”则以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统治者与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不同命运。一方面,统治者(“肉食公侯”)在战争中享尽荣华,甚至不惜屠杀万羊来庆祝胜利;另一方面,普通百姓(“杞忧藜藿”)却因战争而饱受苦难,生活困苦。这一对比深刻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影响,以及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和对和平的深切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战争后果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批判色彩。
平畴如绣错,远山俨翠障。
圆峰居其间,登览心神旷。
泠泠涧泉流,郁郁花木傍。
趋庭喜馀暇,有同南楼望。
五岭到此尽,岩疆独雄壮。
昔年分鸿沟,蛮触不敢抗。
留兹名胜区,气象显万状。
标高赤霞中,兴寄青云上。
天风浩浩来,海气相鼓荡。
东望蓬莱山,飘渺指所向。
神仙本虚无,不用乘槎访。
即事多所欣,如愿亦相偿。
即看广厦开,转瞬崇墉创。
讼庭落花閒,归来更酬唱。
丈无不称意,出门且浪游。
手提三尺剑,吐气淩沧州。
朝关复暮河,风尘满貂裘。
既抱卞和璞,更饭宁戚牛。
世情久颠倒,台隶半公侯。
四海谁知己,请与肉食谋。
宇内丛荆棘,抚心滋百忧。
悲为且饮酒,一饮每十瓯。
男儿志四方,肯作章句囚。
行乐须及早,时往难再留。
乘醉舞长剑,浩歌天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