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四首·其三》
《感事四首·其三》全文
清 / 曹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封豕长蛇捲地来,烟尘弥望雨花台。

知兵文远纡方略,误国深源愧霸才。

上将求援空射塔,下游传警尚衔杯。

裹粮坐甲翻成忌,辜负雄心死未灰。

(0)
鉴赏

这首诗《感事四首(其三)》由清代诗人曹俊所作,通过“封豕长蛇捲地来”这一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侵略者比作凶猛的野兽,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残酷与侵略者的肆虐。接着,“烟尘弥望雨花台”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战乱的景象,烟尘弥漫,战火连天,雨花台作为背景,更添了几分悲壮与凄凉。

“知兵文远纡方略,误国深源愧霸才。”这两句表达了对军事策略与国家治理的深刻反思。一方面赞扬了文远的军事才能和策略,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对因错误决策导致国家危机的遗憾与自责。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忧虑。

“上将求援空射塔,下游传警尚衔杯。”这两句描绘了战争中的荒谬与无奈。上将寻求援助却徒劳无功,只能空发信号;而下游的人们在警报传来时,还在饮酒作乐,不以为意。这种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战争中人性的冷漠与社会的混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最后,“裹粮坐甲翻成忌,辜负雄心死未灰。”这两句表达了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哀悼与对和平的渴望。裹粮坐甲,本是备战的准备,却反而成为忌讳,暗示了战争的无意义与残酷。而“辜负雄心死未灰”,则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敬仰与惋惜,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曹俊
朝代:清

字章民,号蔗畦,宗玮次子,诸生。著有淮南磨盾草、梦蕉吟草。章民为宗玮先生次子,工诗词,与其兄镜云及弟肩吾远模并传承其家学,而诗则以章民为尤工,李小湖先生雅爱重之,尝题其淮南磨盾草云:气短他乡一敝裘,归来城郭但荒邱。增吟欲释淮南感,春草王孙别有愁。淮南磨盾草者,咸丰庚申之乱,粤逆扰苏常,江以北举办团练,晏彤甫星使檄章民办如皋泰兴团练时作也。章民磊落多才,既不遇旋侘傺困顿以卒,人皆惜之。
猜你喜欢

春天吟

一片春天在眼前,眼前须识好春天。

春秋冬夏能无累,雪月风花都一连。

能用真腴为事业,岂防他物害暄妍。

我生其幸何多也,安有闲愁到耳边。

(0)

渔家

渔家临水住,春尽无花开。

年年谢流水,流得好花来。

(0)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

魏王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

不辞破作两大樽,只忧水浅江湖窄。

我材濩落本无用,虚名惊世终何益。

东方先生好自誉,伯夷、子路并为一。

杜陵布衣老且愚,信口自比契与稷。

暮年欲学柳下惠,嗜好酸咸不相入。

金山也是不羁人,早岁闻名晚相得。

我醉而嬉欲仙去,傍人笑倒山谓实。

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

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

(0)

听雨轩·其一

曾买江天著钓船,夜深波浪拍船舷。

祇今耳畔闻风雨,恰似当年逢底眠。

(0)

浣溪沙·其三水仙

仙子何年下太空。凌波微步笑芙蓉。

水风残月助惺忪。

矾弟梅兄都在眼,银台金盏正当胸。

为伊一醉酒颜红。

(0)

贺小苏先生

柱史承恩正紫微,玉皇优诏碧云词。

欲知伯仲文章职,对掌丝纶内外司。

雨露偏浓常棣萼,烟霞常驻凤凰池。

共扶吾道邪归正,同振斯文盛不衰。

白首并逢千载运,登庸皆是十年迟。

靖共介福由神听,告尔多方代帝咨。

膴仕初逢贤者贵,德名当问国人宜。

夷齐抗世清何早,元凯登庸事可期。

贫贱久思杨得意,龙光今喜郑当时。

应怜下客尘埃甚,惭愧雷门献此诗。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