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江月初上,喧动邻舟。渔火远映津楼。
从来客睡不曾着,况听旅雁啾啾。
征衫露华暗满,恨孤身冲晓,衰鬓惊秋。
吴歌欸乃,动离情、一样声柔。
宛转寒溪数里,回首见孤城,宿雾徐收。
遥忆兰闺昨夜,残灯欹枕,也恁閒愁。
苦无消息,拟缄书、又怕沉浮。
奈鸳鸯湖水、再三嘱付,不肯西流。
前江月初上,喧动邻舟。渔火远映津楼。
从来客睡不曾着,况听旅雁啾啾。
征衫露华暗满,恨孤身冲晓,衰鬓惊秋。
吴歌欸乃,动离情、一样声柔。
宛转寒溪数里,回首见孤城,宿雾徐收。
遥忆兰闺昨夜,残灯欹枕,也恁閒愁。
苦无消息,拟缄书、又怕沉浮。
奈鸳鸯湖水、再三嘱付,不肯西流。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嘉兴出发时所见的江景与内心的感受。首句“前江月初上,喧动邻舟”以月升江面、邻舟喧闹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喧嚣的氛围。接着,“渔火远映津楼”一句,通过渔火与津楼的映照,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息。
“从来客睡不曾着,况听旅雁啾啾”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因旅途劳顿而难以入眠的状态,以及听到旅雁哀鸣时的感伤心情。这种对孤独和漂泊的感慨,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征衫露华暗满,恨孤身冲晓,衰鬓惊秋”几句,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衣衫被露水浸湿、独自在清晨出发、鬓发在秋风中显得苍老,进一步强化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岁月的流逝感。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吴歌欸乃,动离情、一样声柔”则通过引用吴地的民歌,将情感推向高潮。吴歌的柔美与离别之情相互交织,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也加深了对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宛转寒溪数里,回首见孤城,宿雾徐收”描绘了诗人行进途中所见的景色,寒溪蜿蜒,孤城隐约,雾气渐散,这些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旅途的艰难与希望。
最后,“遥忆兰闺昨夜,残灯欹枕,也恁闲愁”将思绪拉回至家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而“苦无消息,拟缄书、又怕沉浮”则体现了诗人对外界信息的渴望与担忧,以及对书信传递的不确定性的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时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离别与孤独的感慨,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
七年之间三别子,两在山中一城里。
休论心迹未能并,可惜头颅只如此。
风尘拓落何所为,东溪片月当茅茨。
老兄能歌弟能和,松花酒熟清堪携。
北方苦旱南征伐,无事区区一吴越。
高天且陨不自忧,杞国狂夫空白发。
边沙作霾曀衢陌,行子居人总成客。
五羊城里三见君,匆匆不得论心迹。
君驱高毂日涉野,我倚长竿钓山下。
毛锥不及带刀人,牧马童儿笑儒者。
夜梦西湖春兴生,归艎正月送君行。
大小岭头雪未尽,南北峰高花始明。
花光雪色遥相接,花残雪尽应停楫。
六桥清浅见泥沙,潜虬何处藏鳞鬣。
倒尽今时别酒樽,余亦著书终闭门。
命驾相思何可易,因风书札倘能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