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虚掩读书堂,远近游踪日已黄。
舍瑟定偕童子去,采芝还入老人行。
苔侵旧绿缘金井,花散高红点石床。
一度不留君未惜,年年归路属春阳。
竹窗虚掩读书堂,远近游踪日已黄。
舍瑟定偕童子去,采芝还入老人行。
苔侵旧绿缘金井,花散高红点石床。
一度不留君未惜,年年归路属春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者在竹林中的读书堂所见之景,以及与友人未能相遇的遗憾之情。首句“竹窗虚掩读书堂”以静谧的竹林和关闭的书堂开始,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文雅气息的氛围。接着,“远近游踪日已黄”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访客在等待中对时光的感知。
“舍瑟定偕童子去,采芝还入老人行”两句,通过“舍瑟”这一动作,展现了访客的闲适与淡泊,同时也预示了他将与孩童一同外出探索的场景。这里的“采芝”不仅象征着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暗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苔侵旧绿缘金井,花散高红点石床”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通过“苔”、“花”等意象,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清新与生机。
最后,“一度不留君未惜,年年归路属春阳”表达了访客对未能与友人相见的遗憾,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与期待,期待未来再次相遇的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生命哲理的深刻感悟。
一径入蒙密,已闻流水声。
行穿翠筱尽,忽见青山横。
山势抱幽谷,谷泉含石泓。
旁生嘉树林,上有好鸟鸣。
鸟语谷中静,树凉泉影清。
露蝉已嘒嘒,风溜时泠泠。
渴心不待饮,醉耳倾还醒。
嘉我二三友,偶同丘壑情。
环流席高荫,置酒当峥嵘。
是时新雨馀,日落山更明。
山色已可爱,泉声难久听。
安得白玉琴,写以朱丝绳。
腊梅好好花枝閒,官亭楚楚岁事阑。
思量穷冬损情思,感激芳意生容颜。
孤标不是如许骨,野落可能禁此寒。
谁信鱼盐屈诗客,三更绕树兴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