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西北起,浮云终日低。
悲哉金天气,万物惨以凄。
独客对湘峡,中夜闻猿啼。
秋风西北起,浮云终日低。
悲哉金天气,万物惨以凄。
独客对湘峡,中夜闻猿啼。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秋怀三首(其二)》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首句“秋风西北起”,点明季节转换,秋风从西北方向吹来,带走了夏日的温暖,预示着凉意的加深。接着,“浮云终日低”进一步渲染了阴沉压抑的氛围,仿佛连天上的云彩也因秋意而低垂。
“悲哉金天气”一句,以“金气”代指秋天,表达出诗人对这个季节的哀伤感受。诗人感叹万物在秋风中凋零,呈现出一片凄凉景象。“万物惨以凄”直接描述了这种凄惨的场景,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心,都笼罩在悲凉之中。
“独客对湘峡”转而聚焦于个人,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湘江的峡谷,倍感孤独。夜晚来临,诗人“中夜闻猿啼”,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哀愁,更增添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秋风、浮云、金天气和猿啼等意象,展现了秋日的凄凉与诗人内心的孤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嗟吾为颛蒙,木朴无所思。
成童始就学,数岁通书诗。
十五尚意气,自待固不卑。
尝为富贵易,有如涂上泥。
苟意欲自进,足至则履之。
二十忽自笑,学乃谋寒饥。
倘富贵是致,其亦垄断为。
虽曰为学难,我易易则宜。
墙篱号障塞,犹可钻隙窥。
岂此圣人道,苦勉不及期。
反覆私自念,已急犹惧迟。
思而或有得,行之固不疑。
跛以见圣贤,不及犹可随。
道远志所毕,疾驱亦忘疲。
逮兹五十年,财若穿铜锤。
柄执似可役,持用宁无施。
何意甚困踬,不及庸常儿。
多病骨出露,薄食筋力羸。
鼠饱昼睡穴,鸡飞暮乘埘。
世既鸡鼠俦,宜吾安穷奇。
《壬辰三月二十一日读李翰林墓铭云少以任侠为事因激素志示杜子长》【宋·王令】嗟吾为颛蒙,木朴无所思。成童始就学,数岁通书诗。十五尚意气,自待固不卑。尝为富贵易,有如涂上泥。苟意欲自进,足至则履之。二十忽自笑,学乃谋寒饥。倘富贵是致,其亦垄断为。虽曰为学难,我易易则宜。墙篱号障塞,犹可钻隙窥。岂此圣人道,苦勉不及期。反覆私自念,已急犹惧迟。思而或有得,行之固不疑。跛以见圣贤,不及犹可随。道远志所毕,疾驱亦忘疲。逮兹五十年,财若穿铜锤。柄执似可役,持用宁无施。何意甚困踬,不及庸常儿。多病骨出露,薄食筋力羸。鼠饱昼睡穴,鸡飞暮乘埘。世既鸡鼠俦,宜吾安穷奇。
https://shici.929r.com/shici/gcdpyeY3.html
五十七年,侵寻老矣,小庵初筑林坰。
故人相过,喜雪舞祥霙。
遍野跳珠溅玉,纵儿童、收满金瓶。
明年待,洗光银海,袖手看升平。先生。
齐物久,蚁丘罢战,蜗角休征。
趁尊前身健,有酒须倾。
随分村歌社舞,何须问、武宿文星。
忘怀矣,未能忘酒,相与醉忘形。
千古黄州,雪堂奇胜,名与赤壁齐高。
竹楼千字,笔势压江涛。
笑问江头皓月,应曾照、今古英豪。
菖蒲酒,窊尊无恙,聊共访临皋。陶陶。
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
借银涛雪浪,一洗尘劳。
好在江山如画,人易老、双鬓难薅。
升平代,凭高望远,当赋反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