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荆璞湿如云,松雪斋前旧所闻。
大地分时元有质,南山觅处更无群。
雨中谩遣书僮洗,竹里曾教学士欣。
回首平泉庄上路,断砖残瓦正纷纷。
温如荆璞湿如云,松雪斋前旧所闻。
大地分时元有质,南山觅处更无群。
雨中谩遣书僮洗,竹里曾教学士欣。
回首平泉庄上路,断砖残瓦正纷纷。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名为《赵松雪家垂云石太卿得之赋诗次韵》。诗中描绘了对赵松雪家中珍藏的垂云石的赞美与感慨。
首联“温如荆璞湿如云”,以荆璞(未经雕琢的美玉)和云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垂云石的温润质感和湿润外观,暗示其珍贵与独特。接着,“松雪斋前旧所闻”则点出此石曾于赵松雪的松雪斋中被提及,增添了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颔联“大地分时元有质,南山觅处更无群”,进一步阐述了垂云石的本质与独特性,它在大地上自成一格,不同于其他山石,独树一帜。这不仅赞美了石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赵松雪鉴赏力的高度评价。
颈联“雨中谩遣书僮洗,竹里曾教学士欣”,描述了垂云石在雨中的清洗过程,以及它曾带给学者们的喜悦。这一联通过日常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石与人的互动,体现了其在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尾联“回首平泉庄上路,断砖残瓦正纷纷”,以平泉庄上的景象作为结语,通过对比垂云石的珍贵与周围环境的破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垂云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与文化价值,同时也蕴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物诗。
洞庭涵浸八百里,岳阳楼高跨湖尾。
天空地迥豁疏襟,有客临风来徙倚。
是时穷冬天气昏,惨淡愁杀湘君魂。
层栏半落烟氛外,浩荡犹恐旋乾坤。
异时清霄玉鉴白,空明月路飞仙客。
明朝露华洗七泽,万顷寒光天一色。
眼中未见此境好,他日扁舟吾未老。
峨峨蜀道艰难路,万里行人走征戍。
招摇夜发川谷惊,回首长安满烟雾。
朔方日已催天明,朱辉散射朝霞升。
旌旗指顾豺虎静,风雨汛扫烟云清。
臣能奸君子诈父,身有妖雏不知顾。
江中鹿死始悲嗟,帐下猪惊犹躁怒。
万年枝上春风回,明明九庙无风埃。
扶鞋缀组命书重,崇邑大县华封开。
如何李父干天路,祸未单诛已交恶。
子仪不保坟土乾,淮阳岂为幽燕惧。
太宗功业三代前,煌煌建立今古传。
两宫哀笳十五曲,至今谈者犹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