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功名易,幽人愧素餐。
草深迷乳兔,弓燥泣飞鸾。
燐火排窗入,溪声带雨寒。
行吟殊足乐,回首羡弹冠。
乱世功名易,幽人愧素餐。
草深迷乳兔,弓燥泣飞鸾。
燐火排窗入,溪声带雨寒。
行吟殊足乐,回首羡弹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顾禧的《野眺(其四)》,描绘了乱世中对功名的感慨和个人心境的抒发。首句"乱世功名易"表达了在动荡的时代里,追求功名似乎变得轻而易举,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幽人愧素餐",诗人自谦为隐士,对于那些只知享乐而不思建功立业的人感到惭愧。
接下来的两句"草深迷乳兔,弓燥泣飞鸾"通过自然景象寓言,写乱世中草木丛生,连兔子都难以辨识,暗示了世事的混乱;而弓弦因久未使用而干燥,连鸣叫的鸾鸟也感到哀伤,暗指人才的闲置和英雄无用武之地。
"磷火排窗入,溪声带雨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磷火闪烁,溪水在雨中发出寒冷的声音,诗人身处其中,心境更加孤寂。
最后两句"行吟殊足乐,回首羡弹冠"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虽然身在乱世,但吟诗作乐也能自得其乐,同时羡慕那些能够出仕、有所作为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乱世功名的独特见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留别诗成语更酸,谁怜索米困长安。
圣朝有意台莱咏,高士无嫌桂柏寒。
闻道新书行入奏,少陪征棹慰馀欢。
一封临召君须出,山色溪光不可餐。
忆昨君有行,飘飘气欲仙。
去作苏门啸,不觉晚岁年。
云采照高秋,盟言尚无愆。
远音传征鸿,俄乃栖冷泉。
北山有野鹤,长唳声闻天。
高人游华胥,岂不惊昼眠。
囊中宝苑书,香翰徒联翩。
安得九灵光,晔晔飞我前。
青青冢上木,夭矫摩太虚。
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濡。
其来至高曾,奚啻五世储。
伟哉廊庙材,而受斤斧屠。
其间钟异质,形气与众殊。
小者近十围,大者百尺躯。
九苞凤可巢,千载苓可锄。
难以刀锯加,俾与玉石俱。
留为龙鸾种,要产驹与雏。
咨汝二十二,结交犹朋徒。
共期松乔寿,以卫龙虎区。
子孙其保之,慎勿使剪除。
毋效发冢儒,假辞取珠襦。
群柏既就歼,所存能几馀。
时哉能得已,涕泣而长吁。
天心本至仁,生意岂有息。
粤从书夏五,甘霔绝点滴。
凉风自西来,时送中夜湿。
田腹泯龟文,屋角挂龙骨。
我稷与我黍,实颖而实栗。
屡丰固难望,一饱或可必。
岂惟曾孙庾,如坻亦如栉。
滞穗不敛穧,可续穷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资螟螣。
愿减汉民租,少裕东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