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登北邙坂,踟蹰聊写望。
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
三河分设险,两崤资巨防。
飞观紫烟中,层台碧云上。
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
左右多第宅,参差居将相。
清晨谒帝返,车马相追访。
胥徒各异流,文物纷殊状。
嚣尘暗天起,箫管从风飏。
伊余孤且直,生平独沦丧。
山幽有桂丛,何为坐惆怅。
步登北邙坂,踟蹰聊写望。
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
三河分设险,两崤资巨防。
飞观紫烟中,层台碧云上。
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
左右多第宅,参差居将相。
清晨谒帝返,车马相追访。
胥徒各异流,文物纷殊状。
嚣尘暗天起,箫管从风飏。
伊余孤且直,生平独沦丧。
山幽有桂丛,何为坐惆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北邙坂所见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开篇“步登北邓坂,踟蹰聊写望”即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视角和情感基调,表现出诗人对京城洛阳的眺望之情。
接下来的“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三河分设险,两崤资巨防。”则通过对古都洛阳城墙壮丽景观和坚固防御工事的描绘,展示了历史上这一地区作为都城的重要地位。
“飞观紫烟中,层台碧云上”中的“飞观”可能指的是某种高耸的建筑物,如楼阁之类,其上升入云端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境界。紧接着,“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则描绘了一种幽深而开阔的林间小路,树木参差,给人以深远之感。
“左右多第宅,参差居将相。”此处可能是对洛阳城内贵族或官员宅邸的描述,其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异和生活状态。
“清晨谒帝返,车马相追访。”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朝廷官员早晨返回宫中的景象,车马交织,显示出古都洛阳作为政治中心的繁忙与活跃。
“胥徒各异流,文物纷殊状。”此处可能是对不同类型的人群以及他们从事的各种活动和文化遗迹的描绘,反映了洛阳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嚣尘暗天起,箫管从风飏。”这一句则描写了一种秋末或冬季的景象,尘埃飞扬,天气昏沉,而远处传来箫管的声音,被风吹得飘渺不定,给人以萧瑟之感。
最后,“伊余孤且直,生平独沦丧。山幽有桂丛,何为坐惆怅。”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高自许和内心的忧虑,同时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如山中的桂树丛生,来抒发自己对于现实与理想不符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社会生活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古都洛阳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情绪。
一点消未尽,孤月在竹阴。
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
还对读书牖,且关乘兴心。
已能依此地,终不傍瑶琴。
少年客淮泗,落魄居下邳。
遨游向燕赵,结客过临淄。
山东诸侯国,迎送纷交驰。
自尔厌游侠,闭户方垂帷。
深明戴家礼,颇学毛公诗。
备知经济道,高卧陶唐时。
圣主诏天下,贤人不得遗。
公吏奉纁组,安车去茅茨。
君王苍龙阙,九门十二逵。
群公朝谒罢,冠剑下丹墀。
野鹤终踉跄,威凤徒参差。
或问理人术,但致还山词。
天书降北阙,赐帛归东菑。
都门谢亲故,行路日逶迟。
孤帆万里外,淼漫将何之。
江天海陵郡,云日淮南祠。
杳冥沧洲上,荡漭无人知。
纬萧或卖药,出处安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