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
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
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
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
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
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追求神仙境界的坚定与执着。开篇"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两句,表明这位道士对修炼成仙的渴望和决心。紧接着的"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生动地展现了他在物质与精神上的磨练,他能够承受极大的压力,并且在这种状态中坚持长达十三年的时间,这种毅力令人震撼。
诗的后半部分"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则写出了道士通过这种极端的修炼,最终达到了成仙的境界,被玉皇所知,并得以上升进入天界。而他在离开时对弟子的嘱托,只是让他们保持坚韧不拔的信念和决心。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高度的精神追求,展现了古人对于道教修炼的理解与崇尚。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坚持不懈努力所达到的极致赞美。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社会中,对道教修行的普遍认同和追求永生的文化心理。
秋深园圃虽无雨,晚岁头须自有霜。
身事无功且人事,酒囊馀地乃书囊。
寒雅啸侣鸣乔木,粉蝶成围过矮墙。
对此每思良友伴,幸时来访浣愁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