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去金存百鍊周,自从索价没人酬。
腾今耀古非声色,曾共沩山作牯牛。
身若浮云心若风,居常不定在虚空。
忽然风捲云无迹,谁人解识主人公。
矿去金存百鍊周,自从索价没人酬。
腾今耀古非声色,曾共沩山作牯牛。
身若浮云心若风,居常不定在虚空。
忽然风捲云无迹,谁人解识主人公。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示众法语》其一。诗中以炼金为喻,表达佛法修炼的过程。"矿去金存百鍊周",意指经过重重磨砺,去除杂质,留下真金,象征修行者经过艰难修行,去除妄念杂质,保留纯净的佛性。"自从索价没人酬",则暗示佛法高深,世人难以理解或付诸实践。
接下来的"腾今耀古非声色,曾共沩山作牯牛",进一步阐述佛法超越世俗的声色之欲,诗人自比为沩山的耕牛,默默耕耘,不求回报,体现了禅修者的低调和奉献精神。"身若浮云心若风,居常不定在虚空",形象地描绘了禅者的超脱状态,身心自由,不受束缚。
最后两句"忽然风捲云无迹,谁人解识主人公",以风云变幻的自然景象,寓言修行者达到无我境界,如风卷云散般不留痕迹,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并体悟到这种至高的境界呢?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真谛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知音的期待。整首诗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的内观与实修精神。
前年柯山芳意早,肯使寒梅例枯槁。
溪边几树发偏繁,墙角数枝看更好。
玉颜冒雪不奈寒,香心怯雨尤相恼。
南枝烂漫北枝催,空惜飘零缀芳草。
朅来海角风景迟,经冬不见端可疑。
红萼涉春才似染,青苞映日未全披。
千山隔兮万山阻,想见瑶英讵如许。
一枝谁与寄相思,回首旧游心独苦。
胜绝剡溪边,巢枝度半年。
燕回衔落絮,鱼涌接飞泉。
丹鼎山头气,茶炉竹外烟。
幽居己成趣,佳句若为传。
金庭洞在桐柏山,山高一万八千丈。
中有神仙不死区,郁郁黄云覆其上。
透岩流壑绕四旁,面势参差皆意向。
鸡登天姥有时闻,鹤在沃洲何待放。
彩衣大胜宫锦袍,白发奉亲仍敬养。
异才争出辅清朝,爽气自惊游碧障。
古来无位有重名,吾家谪仙陆鲁望。
平生愿到犹不谐,矧复区区走俗状。
桃源康乐旧乡存,路接风烟甘远往。
渡江正谓九华丹,石笋飞泉归指掌。
鸾翔鹄浴传异时,列岫方池闲想像。
剡溪随处可卜居,乘兴扁舟正相访。
渊明诗成无色画,龙眠画出无声诗。
两公恐是前后身,二妙略殊今昔时。
我顷诵诗不知处,今乃按图俱得之。
当时想见归意好,扁舟飏水风吹衣。
壶觞未饮入室酒,玉色先见迎门儿。
岂无故老说情话,尚有残菊依东篱。
云归鸟倦自有意,欲辩已忘谁复知。
龙眠得之心应手,笔所到处心相随。
僮奴似有傲世色,草木亦带烟霞姿。
痴儿方办公家事,此老自挟南亩犁。
人生异趣岂不远,心如铁石终难移。
我今此意不自事,老去见画空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