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童丱须知.祭祀篇》
《童丱须知.祭祀篇》全文
宋 / 史浩   形式: 古风

文王御家邦,风化必自迩。

采繁夫人职,专言奉祭祀。

洪惟祖先心,贵得贤后嗣。

匪取一时孝,觊其能事死。

盖自平生来,功行勤积累。

防范不敢违,贻厥作基址。

子孙洎有室,懵不知此理。

燕饮恣欢谑,口腹纵奢靡。

霜降雨露濡,怆惕昧所履。

故其临祭时,倦色成跛倚。

酣歌或笑呼,愤怒或笞捶。

不恤祭如在,大似不得已。

祖先必吐之,岂复锡繁祉。

我劝世间人,于此莫轻视。

春秋祭享间,斋戒先恭己。

忧思动哀慕,虔谨具芳美。

时物堪荐新,当如奉甘旨。

饾饤乎自供,焉可使奴婢。

扫除蠲秽杂,涤灌去尘滓。

馨香出釜甑,滋味登簠簋。

勿为贫故约,勿为富故侈。

丰俭或有常,不可变其轨。

以此奉吾先,神灵必欢喜。

绵绵百世后,馀庆何能弭。

(0)
鉴赏

这首诗《童丱须知·祭祀篇》由宋代史浩所作,通过文王治国与祭祀祖先的故事,强调了祭祀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子孙的影响。诗中以文王为例,说明治理国家和家庭的重要原则是道德教化从近处做起,强调了作为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文王如何亲自参与家庭事务,特别是祭祀祖先,体现了他对家族传承的重视。他深知贤良后代的重要性,认为孝顺不应仅限于一时,而应贯穿一生,且要注重积累功德。这种对家族责任的深刻理解,最终影响到了他的子孙,让他们在祭祀时能够表现出应有的庄重和敬畏之心。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孙们逐渐忽视了这些传统和教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放纵享乐,忽视了祭祀的重要性。这种行为导致他们在祭祀时表现得疲惫不堪,甚至在仪式中表现出不敬的态度。诗中警告说,这样的行为会受到祖先的谴责,无法得到祖先的福佑。

最后,诗人呼吁世人,无论是祭祀还是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应保持恭敬和谨慎的态度,遵循适当的礼仪和节制,这样才能得到神灵的欢喜,并为家族带来长久的福祉。诗中强调了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积极影响。

总之,《童丱须知·祭祀篇》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深刻地阐述了祭祀礼仪的价值,以及它在维护社会道德和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作者介绍
史浩

史浩
朝代:宋   字:直翁   号:真隐   籍贯:明州鄞县   生辰:1106年—1194年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猜你喜欢

入谷马上·其三

北谷气象佳,有景乃天设。

峰峦互亏蔽,湍濑相绾结。

珍条拂垂袂,芳草留去辙。

自顾尘满缨,安能住深绝。

(0)

登山亭

登临平楚外,徙倚夕阳间。

归鸟乱飞叶,暮云凝远山。

行知筋力倦,愁欲鬓毛斑。

坐久成搔首,疏慵好强颜。

(0)

寄彦思时在长安言游终南

日日望车马,君当何日还。

谈谐思衮衮,篇什爱关关。

大道风埃恶,长河冰雪顽。

相招早来此,拟欲问南山。

(0)

送郭方叔南充簿

六月东山道,炎风满去鞍。

谯周之旧里,仇览此初官。

簿领无烦壅,图书好燕安。

清朝名路阔,慎勿学长叹。

(0)

和吴龙图韵五首·其三明堂肆赦不得预观感而成诗

季秋阳馆事严禋,能飨洪惟上至仁。

游庙衣冠参帝坐,侍祠簪佩俨星辰。

欢声被宇和于律,协气流天蔼若春。

即见陪銮千万祀,岂长如此在遐垠。

(0)

再送师厚

久使西南此召还,鹿头东去渐云山。

莫嫌策马经烧栈,正好题诗到散关。

财利文书犹络绎,边防田地已朱殷。

奇谋不吐将何用,况是归临咫尺颜。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