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一个秋夜中的情景描绘和内心感受。
"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
这两句描绘了月光如水,无边际的景象。蟾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它覆盖着广阔的土地却没有尽头。而“花汀竹屿”则是指诗人所处的环境,花开在岸边,竹生长在小岛上,这里充满了自然之美。诗人的思绪悠长,可能是在享受这宁静的夜晚,也可能是在思考着某些事情。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这两句中,“黄公”可能是指古代的隐士或有道德之人,他们选择隐居以逃避世俗的纷扰。而“贺监宜归乞此洲”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贺监(可能是朋友或者同僚)能够回归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来。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这里强调的是夜晚最美好的时刻是在午夜,而今年的秋天特别喜欢中秋节。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季节的喜爱。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享受着这宁静夜晚,他举起酒杯与露水和明亮的月光共饮。在仰望苍穹的天空时,诗人发出疑问,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询问的吗?这里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自然界深层次的问题。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他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龙头之竹托根深,太和福地苍崖阴。
五风十雨足喷薄,妙乃百节全坚心。
南岩大仙雅秘惜,一赠便觉无□□。
□云金箓记尺度,晦冥出入群邪辟。
怖邪迂癖□□□,时参几格如嘉傧。
私怀每计示崇奖,镂铭愿□□工韵。
君不见太乙真人夜下世,青藜柱到传经地。
又不见涪翁筇竹枝,驱虎穷山独行路,眼底赤虬须鬣具。
嗟乎,变化吾不知其处。
郴有何公岭,遥望富春山。
山中读书客,归欤曾待年。
狂飙少静宇,惊濑非渟渊。
嬉猱本樛木,鸣鹤仍青田。
齿发涉知命,稍悟天人间。
物役恒在后,物理定于前。
眇眇泛泽士,茶灶留孤烟。
如何清圣轨,芜没首阳巅。
百年爱长夏,晷刻皆馀闲。
敢薄渗园傲,尔生同介然。
读易欣晚得,怀玄意何冥。
绯组岂不贵,可副中岁情。
广野春已媚,伊谁共班荆。
白云悠然起,聊以况我生。
壶觞答嘉叙,良觏邀淳明。
儿孙递长育,昕夕希世平。
卜居幸在此,贤轺辍长征。
老微秉耒力,闭门还笔耕。
挺植荣木性,宁为蔓草萦。
宿好苟未负,聊谢竹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