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始宁墅诗》
《过始宁墅诗》全文
南北朝 / 谢灵运   形式: 古风

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违志似如昨,二纪及兹年。

缁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

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

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

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shǐníngshùshī
nánběicháo / xièlíngyùn

shù怀huáigěngjiè

zhúsuìtuīqiān

wéizhìzuó

èrnián

línxièqīngkuàng

ěrcánzhēnjiān

zhuōxiāngbáo

háijìngzhě便biàn

pōuzhúshǒucānghǎi

wǎngfānguòjiùshān

shānxíngqióngdēngdùn

shuǐshèjìnhuí沿yán

yánqiàolǐngchóudié

zhōuyíngzhǔliánmián

báiyúnbàoyōushí

绿xiǎomèiqīnglián

línhuíjiāng

zhùguāncéngdiān

huīshǒugàoxiāng

sānzǎiguīxuán

qiěwèishùfénjiǎ

lìngyuànyán

鉴赏

这首诗是谢灵运的《过始宁墅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诗中“束发”开篇,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情操基调。"违志似如昨"表现了时间飞逝,个人意志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仍旧如同昨日。通过"缁磷谢清旷"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过往美好的追忆。

"拙疾相倚薄"表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够找到片刻的宁静。接着的几句"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胸怀和情感。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一句,更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趣。最后几句"葺宇临回江,筑观基曾巅。挥手告乡曲,三载期归旋。且为树枌槚,无令孤愿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谢灵运特有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同时也反映出南北朝时期文人之间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谢灵运

谢灵运
朝代:南北朝   籍贯: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生辰:385年-433年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
猜你喜欢

陈迂谷中翰移居狮子岩,斋额曰栖野巢,赋此赠之

四面青山爽气浮,何人卜宅最高头?

此墩终属谢安石,胜地今为陈太邱。

古寺钟沉狮子吼,疏林日暮鸟声幽。

分明一幅倪迂画,合与先生雅号留。

(0)

候官黄孝子兰坡·其二

猗乎兰之旎旎,于以采之,九畹之际。

匪臭之旎,维德馨不匮。何其遗之,于昭孝思。

(0)

次韵元默游萝峰寺

春日春风吹客行,好春元在最高层。

千寻石上看流水,独自鸣钟何处僧。

(0)

兼卜朱明两洞

遂卜朱明西,乃兼朱明东。

东西如日月,天地普悬同。

何以爱东洞,虾蟆起青空。

何以爱西洞,麻姑笑芙蓉。

朝日未出时,先见东海红。

新月欲吐夜,坐待西岩中。

日月互来往,吾以观无穷。

(0)

初宿凤凰山栖凤窝

凤凰阁千仞,九重增城庐。

城中藏洞府,市上隐悬壶。

云卧毛骨寒,冥栖心境娱。

楼堞几席下,群山入窗虚。

就枕见山色,悠然睇遐墟。

俯仰宇宙内,此乐复何如。

(0)

舟泊梁家庄檃括与应原忠语

万物宇宙间,混沦同一气。

充塞与流行,其体实无二。

就中有粲然,即一为万理。

外此以索万,舍身别求臂。

逝川及鸢鱼,昭昭已明示。

我心苟不蔽,安能出于是。

知止乃有定,动静原非异。

见之即浑化,是名为大智。

其次在敬养,敬有为心累。

勿忘以勿助,其机极简易。

嗟彼世间儒,憧憧起私意。

自然本无为,廓之配天地。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