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宇宙间,混沦同一气。
充塞与流行,其体实无二。
就中有粲然,即一为万理。
外此以索万,舍身别求臂。
逝川及鸢鱼,昭昭已明示。
我心苟不蔽,安能出于是。
知止乃有定,动静原非异。
见之即浑化,是名为大智。
其次在敬养,敬有为心累。
勿忘以勿助,其机极简易。
嗟彼世间儒,憧憧起私意。
自然本无为,廓之配天地。
万物宇宙间,混沦同一气。
充塞与流行,其体实无二。
就中有粲然,即一为万理。
外此以索万,舍身别求臂。
逝川及鸢鱼,昭昭已明示。
我心苟不蔽,安能出于是。
知止乃有定,动静原非异。
见之即浑化,是名为大智。
其次在敬养,敬有为心累。
勿忘以勿助,其机极简易。
嗟彼世间儒,憧憧起私意。
自然本无为,廓之配天地。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湛若水的作品,他以自然哲学的观点探讨了万物与宇宙的关系,强调了"混沦同一气"的理念。诗人认为,宇宙万物皆源于同一气,充塞流行,本质上并无差异。他进一步指出,尽管整体统一,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如同一粒种子生发万千枝叶。
诗人批评世间儒者易受私欲所累,主张"知止"和"敬养",即认识自我界限并保持内心的清净,勿忘勿助,达到一种简易而深远的智慧。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和接纳自然的无为状态,使之与天地相匹配,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宏大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道家的自然观和儒家的道德修养,体现了湛若水作为理学大家的哲学思考。
西来渐觉细尘红,扰扰舟车路向东。
可惜夏天明月夜,土山前面障南风。
前日解侯印,泛舟归山东。
平旦发犍为,逍遥信回风。
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
复有峨眉僧,诵经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鱼龙。
一道鸣迅湍,两边走连峰。
猿拂岸花落,鸟啼檐树重。
烟霭吴楚连,溯沿湖海通。
忆昨在西掖,复曾入南宫。
日出朝圣人,端笏陪群公。
不意今弃置,何由豁心胸。
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