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照檐楹,高斋虚更明。
闭门幽意惬,隐几篆烟清。
野鸟每双下,林蝉时一鸣。
敢云抛世累,暂尔学无生。
旭日照檐楹,高斋虚更明。
闭门幽意惬,隐几篆烟清。
野鸟每双下,林蝉时一鸣。
敢云抛世累,暂尔学无生。
此诗《独坐》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晨静谧、内心宁静的画面。
首句“旭日照檐楹”,以旭日初升,阳光洒在屋檐和柱子上,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接着,“高斋虚更明”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静与明亮,高雅的书房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宁静。
“闭门幽意惬,隐几篆烟清”两句,通过“闭门”和“隐几”(靠在几案上)的动作,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远离尘嚣的状态,内心感到满足与宁静。篆烟,即香烟袅袅升起,为这静谧的场景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
“野鸟每双下,林蝉时一鸣”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野鸟成对飞落,林间蝉鸣偶尔响起,这些声音与周围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衬托出环境的和谐与生机。
最后,“敢云抛世累,暂尔学无生”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世俗烦恼,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这里的“无生”并非指生命的终结,而是指心灵的解脱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坐于书房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不识不知,无声无臭,名曰希微。
只道个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几。
闻法闻经,说禅说道,执象泥文都属非。
君还悟,这平常日用,总是玄机。仍凭决烈行持。
把四象五行收拾归。
会两仪妙合,三元辐辏,一灵不昧,万化皈依。
精气凝神,缘情返性,迸出蟾光遍界辉。
形神妙,向太虚之外,独露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