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乳凤飞来小,南渡衣冠又六朝。
劫火自焚杨琏塔,箭锋犹抵伍胥潮。
燐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
惟有宫人斜畔月,多情还自照吹箫。
天山乳凤飞来小,南渡衣冠又六朝。
劫火自焚杨琏塔,箭锋犹抵伍胥潮。
燐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
惟有宫人斜畔月,多情还自照吹箫。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钱塘怀古》,通过对天山乳凤和南渡衣冠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沧桑的感慨。"天山乳凤飞来小"暗示了历史的流转,凤凰象征着皇权或贵族的兴衰;"南渡衣冠又六朝"则借古喻今,指代南宋以来的多次政权更迭。
接下来的两句"劫火自焚杨琏塔,箭锋犹抵伍胥潮",通过杨琏塔(元朝权臣的陵墓)被毁和伍胥潮(伍子胥鞭尸的故事)的历史典故,寓言式的表达了历史的残酷与复仇之念。
"磷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运用磷光和龙气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神秘与变幻,以及王朝兴衰的不可捉摸。
最后以"惟有宫人斜畔月,多情还自照吹箫"作结,宫女斜月的画面,既写实又象征,月光下吹箫的宫人,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繁华的余音,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历史沉思的寂寥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载体,寓言与具象并用,展现了诗人对钱塘古今变迁的独特感悟。
藕孔心多,莲房意苦,丝丝织出千篇。
怅别怀难诉,倩彼鱼传。
赢得香车远讶,销魂是、会面它年。
还疑梦,不因弃掷,那得团圆。姗姗。
幽栖居士,细绎遍回波,忒煞缠绵。
更水晶宫畔,佳偶如仙。
添出簪花妙笔,银钩体、濡染云笺。
从头数,古来几多,淑媛新编。
日分蒂影,风合花香,记双栖无力。
临波微步,最羡是、婀娜一般倾国。
玉容相对,任两两、苦心同识。
试丁宁、水佩风裳,休教共争颜色。
还是旧日深宫,笑并浴温泉,露薇堪惜。
冷香飞处,料不是、铜爵二乔游历。
西风来也,怕吹动、碎云狼藉。
谁耐见、花底鸳鸯,也学并头溪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