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菱花,照侬眉黛青欲柳。美人消瘦。
明月团圆否。顾影含情,秋水神初透。黄昏后。
眼波斜溜。灯火屏山透。
多谢菱花,照侬眉黛青欲柳。美人消瘦。
明月团圆否。顾影含情,秋水神初透。黄昏后。
眼波斜溜。灯火屏山透。
这首《点绛唇·对镜》由清代词人赵我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镜前的自我审视与情感流露。
“多谢菱花,照侬眉黛青欲柳。” 开篇以“菱花”为镜,比喻女子如出水芙蓉般的美丽,其眉毛如同新柳般青翠欲滴,形象地展现了女子的美貌与青春活力。
“美人消瘦。明月团圆否。” 接着,词人通过“美人消瘦”的描述,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忧愁与思念。同时,借问“明月团圆否”,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团圆美满生活的向往。
“顾影含情,秋水神初透。” 这一句中,“顾影含情”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在镜子前凝视自己的身影,眼中充满了深情与哀愁。“秋水神初透”则以“秋水”比喻女子清澈明亮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展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黄昏后。眼波斜溜。灯火屏山透。” 最后,词人通过“黄昏后”这一时间点,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女子的眼波在黄昏的余晖下显得更加深邃,仿佛有千言万语难以言表。而“灯火屏山透”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灯火透过屏风,映照出女子的身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整体而言,《点绛唇·对镜》通过对女子在镜前的一系列动作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香山昔有黄才伯,文章声名重五岳。
宫詹夙侍至尊前,也冠诸生领解额。
懿铄先秦两汉词,大历开元供挥霍。
尔时黎梁诸君子,铅椠执鞭欣所托。
道在山川气正王,岐海精灵应有作。
卓哉此日李伯襄,五彩乍飞并眩愕。
握腕十年风雨中,雌雄与君斗卓荦。
余也蚤飞飞未前,君今一飞绝寥廓。
淩峰濛雾穿青云,炫藻流晖仪凤阁。
彩笔宁终第二人,奏赋定知冠上国。
经生壮志羡雕虫,亘古雄文怜寂寞。
谁知吾党旧登坛,肯与中原论一掷。
虽然三载制科耳,底事千秋未萧索。
今日后生不可量,才伯似君君胜伯。
临河挝鼓送君行,万丈虹光赴帝阙。
《赠李伯襄北上》【明·何吾驺】香山昔有黄才伯,文章声名重五岳。宫詹夙侍至尊前,也冠诸生领解额。懿铄先秦两汉词,大历开元供挥霍。尔时黎梁诸君子,铅椠执鞭欣所托。道在山川气正王,岐海精灵应有作。卓哉此日李伯襄,五彩乍飞并眩愕。握腕十年风雨中,雌雄与君斗卓荦。余也蚤飞飞未前,君今一飞绝寥廓。淩峰濛雾穿青云,炫藻流晖仪凤阁。彩笔宁终第二人,奏赋定知冠上国。经生壮志羡雕虫,亘古雄文怜寂寞。谁知吾党旧登坛,肯与中原论一掷。虽然三载制科耳,底事千秋未萧索。今日后生不可量,才伯似君君胜伯。临河挝鼓送君行,万丈虹光赴帝阙。
https://shici.929r.com/shici/WDqc2nLP.html
人高乡月旦,俗下使輶轩。
小学方今授,通儒自昔论。
陔兰当节媚,林笋及冬温。
让叔二分业,含甥一本恩。
书翻孔氏壁,金掷管宁园。
有道须旌辟,昵公绝奥援。
诸生半鲁国,亚子直黄门。
皋鹤声闻切,山龙献纳尊。
移忠为谏草,于道即微言。
晻霭扶风帐,青葱下马原。
不忘深水木,每易荐蘅荪。
今日灵光殿,依然汉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