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晚,自城还,投宿东村即事,示子和》
《冬晚,自城还,投宿东村即事,示子和》全文
清 / 李宪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欲访幽人宿,严天掩暮城。

朔云凝不散,孤月迥初生。

出树野镫影,隔溪寒犬声。

深斋拥炉火,又共一宵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晚上从城市返回乡村,投宿东村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欲访幽人宿”,表达了诗人寻求静谧之地的愿望,为整首诗定下了悠远的基调。接着,“严天掩暮城”一句,通过“严天”和“暮城”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冬夜的肃穆氛围,暗示着旅程的结束和归宿的临近。

“朔云凝不散,孤月迥初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凝重的云层与孤独的明月并置,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孤独与寂静的感慨。云层的凝重与月光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情感的深度。

“出树野镫影,隔溪寒犬声”则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氛围,通过“野镫影”和“寒犬声”这两个细节,不仅丰富了视觉和听觉的体验,也暗示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以及与城市生活的不同。野镫影仿佛是远处村落的微光,给人以温暖而遥远的感觉;而寒犬声则在寒冷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几分乡间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深斋拥炉火,又共一宵清”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室内场景。炉火的温暖与夜晚的清静形成了和谐的对比,象征着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净化。这一场景不仅是对诗人归宿的描写,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夜归途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宪噩
朝代:清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猜你喜欢

挽邓屹庵诗

屹庵先生墓上石,飞虬蹲龟新勒额。

妖狐不敢卧其下,山鬼呵护火通夕。

樵夫惊见走折足,过客仰观读如译。

久之意象度百过,奉政大夫字飞白。

前时石小字画刓,秪今字大衔亦易。

乃知生男如仲谋,胸中岂乏还珠策。

圣皇褒贤常及亲,用此照耀贲幽宅。

先生蚤岁两振铎,庭馆春风歌朴棫。

况当闻礼闻诗馀,桥梓阴阳真一脉。

都匀苗獠等猺獞,卖刀买犊笑哑哑。

先生墓石行又镌,百年剑水增载籍。

(0)

赠黄道士

海上仙槎去莫亲,青溪骑鹤更何人。

参同契得心传妙,太乙炉存火候真。

白日山中号鬼魅,黑云坛上拨星辰。

年来黄发衰迟甚,乞与明窗一缕尘。

(0)

偶成三首·其一

饭饱亦何事,绕池看鱼行。

凭阑秋雨歇,倚杖暮山横。

忽忽吾将老,纷纷物自营。

百年天地内,事业竟何成。

(0)

石公山试剑石

悬崖峭壁立千尺,有洞虚明忽中坼。

吴王宝剑乌能然,恐是巨灵神斧劈。

(0)

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其三

回洲枉渚间沙汀,正见东山一带青。

郁郁松楸长在目,好于此地著幽亭。

(0)

金山

借得仙人九节藤,半酣飞上最高层。

乾坤纳纳容人看,岁月悠悠忆我曾。

潮送夜声来铁瓮,山浮王气入金陵。

凭阑欲待中天月,足踏神鳌恐不胜。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