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饱亦何事,绕池看鱼行。
凭阑秋雨歇,倚杖暮山横。
忽忽吾将老,纷纷物自营。
百年天地内,事业竟何成。
饭饱亦何事,绕池看鱼行。
凭阑秋雨歇,倚杖暮山横。
忽忽吾将老,纷纷物自营。
百年天地内,事业竟何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偶成三首》之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时间的感悟。
首句“饭饱亦何事”,开篇即以日常生活场景入笔,饭后闲暇之时,诗人自问:饱食之后,我究竟在做什么?这看似简单的一问,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接着,“绕池看鱼行”一句,诗人选择了一个宁静的池塘作为观察的对象,鱼儿自在游动,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自由与平静,与人的忙碌形成对比。
“凭阑秋雨歇,倚杖暮山横”描绘了一幅秋雨初停、夕阳西下、山峦横卧的画面,静谧而富有诗意。雨后的空气清新,夕阳的余晖给山峦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这一切都显得格外宁静美好。诗人在这里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仿佛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和。
“忽忽吾将老,纷纷物自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周围事物各自忙碌状态的观察。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也逐渐步入老年,而世间万物依旧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这一对比,既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也流露出对自然秩序的尊重与理解。
最后,“百年天地内,事业竟何成”则是诗人对一生追求与成就的反思。在广阔天地间,经历了百年的光阴,尽管努力过、奋斗过,但最终是否有所成就,是否达到了理想中的目标,这成为了诗人深思的问题。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困惑,也触及了人类普遍的哲学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片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宁静美好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与自我价值的追问,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