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长杨不直钱,却来京口看莺迁。
也知绛灌轻才子,好谒尤常醉少年。
万里故乡云缥缈,一春生计泪澜汍。
多情柱史应相问,与话归心正浩然。
赋得长杨不直钱,却来京口看莺迁。
也知绛灌轻才子,好谒尤常醉少年。
万里故乡云缥缈,一春生计泪澜汍。
多情柱史应相问,与话归心正浩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名为《送臧临下第谒窦鄜州》。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赋得长杨不直钱”一句,通过长杨树不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或弟子才华横溢、不为世俗所容的赞美。"却来京口看莺迁"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其中“莺迁”指的是燕子的迁徙,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接下来的“也知绛灌轻才子,好谒尤常醉少年”,诗人表明了对才华横溢、性格豁达的人物的赞赏。"绛灌轻"形容才气纵横,“好谒尤”则是指喜欢谈论文学和哲学等高深话题,而“常醉少年”则可能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享乐当下的生活理念。
“万里故乡云缥缈,一春生计泪澜汍”,诗人通过对远方家乡的遥思和一春将尽的生命计较,表达了深深的乡愁和无限的哀伤。这里的“万里故乡”强烈地表现了对故土的依恋,而“泪澜汍”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与悲涩。
最后,“多情柱史应相问,与话归心正浩然”,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怀,以及希望能够将这种情感传达给他人的愿望。"柱史"指的是记载历史的人物,"相问"则是在寻求一种交流与理解,而“与话归心”则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来安顿自己的内心,“正浩然”则是一种豁达、自在的精神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关怀。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人文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