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思借榻寻僧屋,不悟山行亦已深。
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
祇思借榻寻僧屋,不悟山行亦已深。
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蕃在山中寻找僧屋的经历。他专注于寻找一个可以借宿的僧人住所,却未意识到山路已经深入。他期待着将来再次来访时,能够记住这条路径,因为它是通过那些废弃的田埂和尽头的松树林连接起来的。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留连与对未知探索的好奇,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佛教禅意的追求。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山水诗意和个人感悟的小品。
予晤默成子,最爱默成义。
何以默而成,忠信为实地。
植培真种根,沃以灵泉泚。
删剔去繁枝,含英葆元气。
夜息微初萌,勿俾牛羊恣。
自养自得之,谁能说衷秘。
太虚本何言,声臭两无自。
惟翕始有辟,专一为直遂。
是以广大生,无穷亦无际。
古有孔圣师,无言法天地。
心斋以坐忘,如愚有颜氏。
千载同心盟,吾兹见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