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山》
《金山》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借得仙人九节藤,半酣飞上最高层。

乾坤纳纳容人看,岁月悠悠忆我曾。

潮送夜声来铁瓮,山浮王气入金陵。

凭阑欲待中天月,足踏神鳌恐不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金山时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思绪。首句“借得仙人九节藤”,以奇特的想象开篇,仿佛诗人借助仙人的九节藤,得以攀登上金山之巅。接下来,“半酣飞上最高层”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激荡与自由。

“乾坤纳纳容人看,岁月悠悠忆我曾。”这两句将宏大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在这样的高处,诗人仿佛能包容整个天地,感受到时间的悠长与自己的渺小,既有豁达的胸襟,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潮送夜声来铁瓮,山浮王气入金陵。”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金山周围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氛围。金山与铁瓮、金陵等地名相呼应,不仅展现了地理上的联系,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潮水的声音、山峦的起伏,以及王气的融入,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最后,“凭阑欲待中天月,足踏神鳌恐不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他渴望在月光下静静地欣赏美景,但又担心自己无法承受这超凡脱俗的体验。这种矛盾的心理,既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壮阔景象与深刻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襄阳二首·其二

采药仙人去不还,鹿门山翠郁孱颜。

霜髯尚困卑官缚,自问胡颜上此山。

(0)

赠郭高叔三首·其二

燕台赋就尚缄囊,已作新声绕杏梁。

见说负山常夜半,能言鹦鹉枉关防。

(0)

赠赵丞四首·其一

老懒无诗到雪梅,僧窗驼坐拨萁灰。

朝来好语成快读,匕箸惊投不为雷。

(0)

题扇七首·其二

吴霜有信镜先知,楚雨无踪梦自迷。

风榻烧香作僧过,罗襟得句为谁题。

(0)

题毕直閤翻经图三首·其三

中原正朔合天王,细读遗书瘿作囊。

老子披图揩病眼,为公重炷石炉香。

(0)

谢张德恭送糟蚶三首·其一

旧笺虫介甘温性,樽俎风流每策勋。

况复餔糟小酲后,眼中群品此其君。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