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盖洛之滨,依然心事亲。
龙门何以峻,曾是好词人。
珥笔朝文陛,含章讽紫宸。
帝城多壮观,被服长如春。
天子俭为德,而能清约身。
公卿尽虚位,天下自趣尘。
如君物望美,令德声何已。
高帝黜儒生,文皇谪才子。
朝廷非不盛,谴谪良难恃。
路出大江阴,川行碧峰里。
斯言徒自玷,白玉岂为滓。
希声尽众人,深识唯知己。
知己怨生离,悠悠天一涯。
寸心因梦断,孤愤为年移。
花满芙蓉阙,春深朝夕池。
空令千万里,长望白云垂。
倾盖洛之滨,依然心事亲。
龙门何以峻,曾是好词人。
珥笔朝文陛,含章讽紫宸。
帝城多壮观,被服长如春。
天子俭为德,而能清约身。
公卿尽虚位,天下自趣尘。
如君物望美,令德声何已。
高帝黜儒生,文皇谪才子。
朝廷非不盛,谴谪良难恃。
路出大江阴,川行碧峰里。
斯言徒自玷,白玉岂为滓。
希声尽众人,深识唯知己。
知己怨生离,悠悠天一涯。
寸心因梦断,孤愤为年移。
花满芙蓉阙,春深朝夕池。
空令千万里,长望白云垂。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储光羲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慨。开篇“倾盖洛之滨,依然心事亲”即设定了一种淡泊名利、怀抱远大的意境,诗人在龙门之峻,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词章的追求和向往。
“珥笔朝文陛,含章讽紫宸”一句,则是诗人对朝廷文士的期许与期待,而“帝城多壮观,被服长如春”又展示了诗人对皇宫壮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天子俭约为德的称颂。紧接着,“公卿尽虚位,天下自趣尘”表达了一种对功名利禄淡然处之的态度。
“如君物望美,令德声何已”一句,是诗人对于理想人物品格的追寻与赞扬。接下来的“高帝黜儒生,文皇谪才子”则是对历史上帝王提拔、培养人才的记述和反思。
中间部分“路出大江阴,川行碧峰里”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景象,同时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寄托的意境。接着,“斯言徒自玷,白玉岂为滓”表达了一种对纯洁、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自我期许。
“希声尽众人,深识唯知己”则是诗人对于真挚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心灵相通之人的独特理解。紧接着,“知己怨生离,悠悠天一涯”表达了一种因为时间流逝和空间隔阂而生的愁绪。
最后,“寸心因梦断,孤愤为年移”则是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失落与孤独感的抒发,而“花满芙蓉阙,春深朝夕池”又是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延宕的向往。全诗以“空令千万里,长望白云垂”收尾,既是对广袤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超越和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与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自我期许、对理想人物品格的追寻,以及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
雨中度残秋,阴霾倏弥月。
新晴偶散步,芳草久衰歇。
途遇郭外农,羸瘦见筋骨。
家垦五亩田,无牛自开掘。
晚禾将上口,淫霖悉漂没。
又愆树麦期,春花难望发。
租赋县官催,羞徭里正讦。
终岁无一饱,反受不毛罚。
防秋大徵兵,不如去为卒。
我心本清闲,闻之呼咄咄。
旧为牧民吏,有触辄臲卼。
不忧边氛狂,但恐民力竭。
今无采风使,诗成搔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