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的春夜花前独自吟咏之景。开篇两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淡远幽静的氛围,其中“湿云”和“东风影”都传递了一种朦胧、微妙之感。第三句“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则将听觉与嗅觉结合起来,使人仿佛能听到溪流的潺潺声响,嗅到梅花清冷而独特的香气。
接下来,“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和隔阂。这里“人瘦”暗示诗人的身体或精神状态,也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哀愁。
最后两句“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则直接展现了诗人在月下、梅旁的孤独与寂寞。这里的“独自”强化了诗人的孤立感,“夜深花正寒”则是对前述景象的一种总结,也是对整个意境的一个升华,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染尘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与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构建了一种清冷、孤寂而又美好的艺术氛围。